東北網9月18日電 在9月17日出版的《人民日報》第九版,中共黑龍江省委副書記、常務副省長栗戰書發表了題為《更加自覺地促進科學發展》的理論文章。
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發展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更加自覺地促進科學發展,是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必然選擇。
自覺促進科學發展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
自覺促進科學發展,是對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征的深刻把握。經過近3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完善,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綜合國力極大增強。發展已經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邁上一個新的臺階。與此同時,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近年來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資金、勞動力和自然資源等要素的粗放投入實現的,發展的成本比較大,資源匱乏、環境污染等問題日益嚴重。這些問題只有通過科學發展纔能化解。因此,我們需要科學分析我國全面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新機遇和新挑戰,深刻把握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新形勢下我國發展面臨的新課題和新矛盾,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努力走出一條科學發展的新路。
自覺促進科學發展,是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要求的具體體現。在認識和把握我國經濟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下更大的決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出的新要求。面對城鄉和區域協調發展的要求,必須轉變發展觀念,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結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充分發揮城市對農村的輻射和帶動作用,發揮工業對農業的支持和反哺作用,促進城鄉良性互動、共同發展;按照區域發展總體戰略,逐步扭轉區域發展差距拉大的趨勢,形成東中西部相互促進、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新格局。面對提昇國際競爭力的要求,必須創新發展模式,建設創新型國家,為我國在新一輪世界產業昇級和經濟發展中搶佔有利位置奠定堅實的技術基礎;增強發展後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降低消耗、減少污染,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提高發展質量,夯實發展基礎,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面對建立更加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必須下大力氣進行制度創新,努力從體制機制上解決制約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深層次問題。通過進一步推進改革,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形成有利於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體制機制,為實現科學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自覺促進科學發展,是滿足人民群眾新期待的客觀需要。隨著物質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長,對擴大政治參與、維護自身權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等方面的要求顯著增強,對民主健全、科教進步、文化繁榮、社會和諧、生活殷實等方面的渴求更加強烈。這就要求我們堅持以人為本,促進科學發展,在努力保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同時,把社會發展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促進社會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協調發展,使廣大人民群眾得到更多的實惠。
不斷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自覺促進科學發展,必須完整准確地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實質。科學發展觀科學把握當代中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把當代中國發展同當今世界發展趨勢聯系起來,同我國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展聯系起來,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聯系起來,對發展本質、發展階段、發展動力、發展戰略、發展道路、發展目標等重大問題作出了創新性的回答。科學發展觀要求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著眼於解決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矛盾和問題,強調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實現科學發展,要求我們不僅要繼續切實抓好經濟發展,而且要高度重視政治發展、文化發展和社會進步;不僅要注重發展的速度,而且要注重發展的良性循環,努力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的有機統一;不僅要關心當下的發展,而且要考慮資源、環境的承受能力,大力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自覺促進科學發展,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不同的發展觀產生不同的發展結果。單純追求經濟增長並不能保證公平正義、社會和諧等目標自動實現,主要靠外延擴大再生產來實現經濟總量的增加容易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失調以及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等問題。我們如果不進行發展觀的創新,不僅難以實現新的發展,而且要鞏固已有的發展成果也不容易。科學發展觀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認識和分析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豐富實踐,深化對經濟社會發展一般規律認識的成果,是指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我們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必須長期堅持的根本指導方針。實現科學發展,要求我們進一步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把科學發展觀貫穿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環節。
自覺促進科學發展,必須在提高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能力上下功夫。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科學發展,是一個新課題。解決好這一新課題,對全黨同志特別是各級領導乾部的素質、能力和作風提出了新要求。這就迫切需要我們切實加強學習和實踐,不斷提高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能力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本領。應通過認真學習現代經濟知識、科技知識、社會管理知識和法律知識,提高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推進自主創新的能力、管理社會的能力和依法辦事的能力;把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與改造主觀世界緊密結合起來,堅決破除一切與科學發展觀要求不相符合的思想觀念,堅決克服一切偏離科學發展觀要求的具體做法;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尊重科學,尊重規律,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解決自身發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在實踐中推動科學發展;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的精神、大興求真務實之風,杜絕形式主義和表面文章,以真抓實乾的行動去創造科學發展的實績。
努力形成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體制機制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必須完善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體制保障。
完善體制機制,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穩步務實地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以提高競爭力和控制力為重點,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結構;以轉變政府職能為重點,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快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重點,深化投資、財稅、金融體制等改革,加快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各項經濟制度;以建立健全社會公平保障體系為目標,加快社會領域體制改革,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加強實踐探索,形成有利於促進科學發展的措施和辦法。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科學發展,是一個實踐過程。這就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結合自身實際,大膽實踐,勇於創新,積極探索實現科學發展的具體途徑。要善於總結,及時把那些經過實踐檢驗的成功做法上昇為制度,以更好地推動改革發展實踐;堅持統籌兼顧,不斷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改革措施的協調性,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切實提高發展的成效。
狠抓工作落實,營造共同促進科學發展的良好氛圍。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科學發展,需要全黨全社會共同努力,其中各級領導乾部肩負著重要責任。要進一步加強用科學發展觀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的工作,營造科學發展的良好氛圍,形成科學發展的強大合力;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積極推進政績考評機制改革,引導各級領導乾部真心實意地走科學發展之路,創造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政績,創造經得起實踐、歷史和人民檢驗的政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