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雙鴨山市創建和諧低保完善救助就業一體化機制
2007-09-19 14:17:18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德富 張益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19日電 雙鴨山全力構築社會救助體系,完善救助就業一體化機制,創建和諧低保。把低保戶作為發展社會公益事業的重要力量,目前,全市每月有10多萬人次參加公益勞動。

  9月16日上午,記者走進雙鴨山市沈陷貧困老礦區——嶺東區。這裡,房屋不很現代,但環境卻非常整潔,公路兩側排列整齊的盆栽與散種的鮮花競相綻放,一隊沒有穿黃馬甲的人,在路邊拔雜草、撿垃圾、清邊溝,他們吸引了人們的注意。

  原來,他們是享受城市低保的困難居民組成的志願服務隊。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心願:黨和政府為我們解困,我們要用實際行動回報社會。

  這個區民政局領導告訴記者,嶺東區城區保潔沒有一名環衛工人,全部由低保對象承擔。這樣做不僅起到打假治懶作用,而且為地方節約了大量的人力、財力;不但美化了環境,還培養了低保對象回報社會的奉獻意識。

  這是雙鴨山市全力構築社會救助體系,創建和諧低保,共建和諧社會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雙鴨山市以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為目標,在救助管理體系上加強網絡化、規范化、社會化建設。他們出臺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對低保申請、核查、審批、公示、發放等程序的實施辦法和完成時限做了明確規定。他們通過入戶調查走訪,在全市92個社區建立社會救助協管站,接受評議監督,建立嚴格規范的分類施保與動態管理操作程序,實現了數據庫直接與金融部門對接,確保資金完全封閉運行,完善了政府救助、社會救助、精神救助相結合的立體救助網絡,建立起衣食、醫療、就業、就學、居住、殯葬、法律援助、社會互助、精神求助『九位一體』的綜合救助體系,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導、民政主管、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救助工作運行機制。

  目前,該市納入城市低保75272人。近3年來,通過規范化管理,共有6193戶家庭被及時取消保障待遇,有2777戶符合條件的貧困群眾被及時納入保障,實現了規范化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

  在開展救助工作中,該市結合老礦區因資源枯竭、貧困人口較多、包袱沈重的實際,注重強化造血功能,通過充分挖掘低保隊伍潛力,創造性地在全市組織開展了『兩保兩增』活動,即鞏固貧困群眾應保盡保成果,保持低保對象良好脫貧致富精神狀態;增強低保對象脫貧致富本領,增加低保對象的就業門路。

  變消極救助為積極扶持,提高低保人員的自身素質和就業技能,培養低保人員回報社會意識和積極向上精神,使具有勞動能力的低保對象實現就業和創業,自立自強脫貧致富。

  通達社區居民王軍,於2005年3月納入低保後,乾起了電焊維修,每天收入二三十元。一年後,日子雖然仍有些捉襟見肘,但他主動找到社區要求退保,他說:『現在我已經能自己掙錢了,把低保讓給比我更窮的人吧。』這個社區像王軍一樣就業、創業後主動退出低保的有20多戶。

  森鐵社區將一層辦公樓讓給10戶低保戶,由社區副主任王秀芹牽頭,成立低保聯合體,以預付的半年低保金及小額貸款作為啟動資金,組建棉服廠。

  如今,在雙鴨山,通過『兩保兩增』活動,免費獲取就業信息,提高就業技能,從事畜禽養殖、乾菜制作、汽車修理、面點加工、酸菜醃制等小買賣實現就業、創業、解困、退保的已達211戶。

  雙鴨山還把低保戶作為發展社會公益事業的重要力量,按照低保人員的家庭情況、身體狀況和勞動能力,組建了低保城區綠化、保潔、道路維護、治安巡邏和社區服務五支隊伍,定期參加治安巡邏、環境衛生整治、小區綠化、照顧孤寡老人等活動,從而將公益性勞動的過程變成了低保人員相互教育、回報社會、為地方經濟發展及社會和諧做貢獻的過程,既培養了低保人員的奉獻意識和積極向上的精神,又增強了他們的信心,得到了廣大低保對象的支持和響應,據了解,全市每月有10多萬人次參加公益勞動。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