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圖片新聞  >  經濟旅游圖片
搜 索
寫在ERJ145支線客機項目獲得月桂獎之際
2007-09-20 10:02:57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黃麗娟 王方遒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20日電 題:雙強比翼獨佔鰲頭——寫在ERJ145支線客機項目獲得月桂獎之際

  5年前,中國航空界佼佼者和世界航空界巨頭的目光相遇並碰撞出火花———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公司與全球第三大商用飛機制造商巴西航空工業公司攜手,合資組建哈爾濱安博威飛機制造公司,生產先進的ERJ145渦扇支線客機。

  這次令人矚目的合作,是中國企業第一次與國外先進民機制造企業合作開發整機,它使中國民機生產與世界的差距一下縮短了幾十年。5年後的今天,ERJ145這個名字再次吸引了無數關注的目光———榮獲第三屆中國航空航天月桂獎攜手合作獎。它在長空中劃出的中外航空合作經典航跡,帶給中國航空人無限的思索和回響。

  站在『巨人』肩膀上起飛

  從『直9』到『EC120』,從技術引進到合作開發,哈飛把握住了國際航空合作的脈動。當哈飛與巴航合作時,雙方框定了合作的『三步走』戰略:第一步,雙方在中國共同出資建立合資公司,總裝生產ERJ145系列飛機。第二步,逐步擴大ERJ145飛機零部件的國產化率,進入巴西航空工業公司供應商體系,將生產的部件返銷巴西。第三步,在穩步實現前兩步合作的基礎上,共同研制新型支線客機。雙方合資的安博威公司,投資比例為巴方佔51%、中方佔49%。

  哈飛人清楚,與世界先進企業相比,中國的民機制造技術有較大的差距,彌合這一距離僅靠自我技術積累尚需走一段很長的路。為此,他們決定通過中巴ERJ145項目的合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起飛,此舉使哈飛的制造技術在短時間內實現了一次飛躍。

  哈產ERJ145『同門』中質量最優

  很快,具備世界先進水平的ERJ145噴氣客機整機制造的90%以上任務落在安博威公司肩上,這使以前只生產過螺旋槳客機的哈爾濱航空人感受到巨大的壓力,但振興中國航空工業的歷史責任感很快使他們將這股壓力化作動力。

  冷脹孔技術是民機制造的關鍵技術,一旦掌握不好,就可能使整個機翼報廢。合作之初,巴航擔心在哈使用該技術生產機翼可能帶來風險,計劃在國外制造。但是哈飛選派到安博威公司的操作人員經過出國培訓考核後,完全掌握了該技術,使巴方最終決定由安博威公司獨立完成這項制造任務。

  掌握了先進生產技術和制造理念的安博威公司『雙翼』齊展。數據表明,國產ERJ145飛機的質量水平高於巴航生產的同機種平均水平。2006年,安博威公司取得了國際航空質保體系AS9100資質認證,成為亞洲第一家獲得該證書的民用航空制造商。

  哈飛具備了參與大飛機制造的能力

  在安博威公司生產首架ERJ145時,巴航派來近60名一線操作工人進行操作,那場面幾乎是巴西人乾、中國人看。而到第三架飛機生產時,現場的巴西工人減少到10人;第四架飛機生產,則是只有一個巴西人在現場指導。隨著對ERJ145制造工藝的全面掌握,安博威公司已開展機身II、IV段的本地化制造,翼身整流罩的國產化工作目前正在進行。

  現代化先進噴氣客機ERJ145的國產化,標志著哈飛已掌握了大型飛機復合材料構件的鋪層技術等先進的航空生產技術,哈飛生產的飛機大尺寸構件已能夠完全滿足飛機互換要求的關鍵技術和要素。已掌握了國際先進民機制造技術的哈飛,已開始籌劃新型飛機的研制生產,並做好了參與國產大飛機制造的准備。

  哈飛,將伴著中國航空事業的發展飛得更高、更遠。

責任編輯:呂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