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0日電(記者 印蕾)黑龍江省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啟動儀式20日在哈爾濱舉行,我省將從2007年10月到2009年12月實地開展田野文物調查和信息數據登記工作。省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領導小組組長、副省長程幼東到會講話。
據介紹,按照國務院的部署,根據我省實際,我省第三次文物普查的時間從2007年7月開始,到2011年12月結束。全國統一普查標准時點為2007年9月30日。其中,2007年7月—9月為組建普查機構、開展培訓試點工作階段。2010年1月到2011年12月進行調資料的整理、匯總等工作。
本次普查的范圍是我省區域內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移動文物,其范圍包括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及石刻、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等6大類59小類。普查以調查、登錄新發現的不可移動文物為重點,對我省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移動文物的位置、數量、規模、價值等基本情況進行全面調查;對已登記的不可移動文物進行復查與核實,掌握不可移動文物的保存現狀、環境狀態、損毀原因;查清各類不可移動文物的所有權屬和使用管理情況,最終建立完整的文物普查與登記檔案。通過普查,將建立我省文物普查檔案,編制我省不可移動文物名錄,建立比較完備的省級文物普查信息數據庫、全省不可移動文物編碼系統及文物分布電子地圖。
此外,由於文化遺產保護為公益性事業,為形成社會了解文物普查、群眾支持文物普查、全民參與文物普查的局面,我省將鼓勵和吸收一些熱心文物保護的志願者加入普查工作隊伍。
目前,我省已發現各類文物遺存4500餘處,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的有600餘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9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1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400餘處;全省各級各類博物館館藏文物、標准20餘萬件,國家珍貴文物16000餘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