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呼蘭20戶農民土地參股上市公司
2007-09-24 06:45:57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白銘波 楊興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24日電 農諺說『秋分不生田』,而呼蘭區沈家鎮沈家村的681畝土地,卻在23日(秋分)這一天『額外』增值。韓英、史鳳山等20個訂單農戶,與哈爾濱英霞科技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焦英霞簽訂合同,以土地入股形式參與英霞集團一體化經營,分享上市公司的經營成果。據了解,韓英、史鳳山等20戶農民是哈爾濱市首批以土地參股上市公司的農民股東。

  『英霞集團』是以發展有機生態農業、加工生產綠色營養保健食品為主的農業高新科技企業,2006年實現銷售收入6700多萬元、利稅3000多萬元。去年,英霞集團在美國成功上市,目前市值已增長3倍多。

  2002年起,英霞集團與沈家村韓英、史鳳山等呼蘭農民開展『訂單』合作。英霞集團始終以保障農民利益為宗旨,多次承擔了『合同外損失』。2004年,因為乾旱大豆減產一半,英霞集團按正常產量兌現合同,為豆農補貼10多萬元。2005年,玉米、大豆、水稻等三大作物因低溫全部減產,英霞集團又以正常產量兌現合同,為農戶補貼78萬元。2006年秋,大豆上市價格每市斤為1.18元,英霞集團仍然按約定的每市斤1.60元的收購價格兌現合同。今年,旱災再襲呼蘭,英霞集團又一次表示:不管減產多少,保證農戶收入不少。

  英霞集團如一道『安全帶』,保證了農民收益,也為自身發展提供了保障。僅呼蘭區的『訂單』規模就從2002年的33戶農民、486畝耕地,發展到今年的700多戶農民、12000多畝耕地。

  面對頻繁的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保護訂單農戶的利益僅有一道『安全帶』顯然不足。英霞集團決定利用公司上市的機會,將訂單農戶的土地折成股份,分享英霞集團上市經營效益,為訂單農戶增收再系上一道『安全帶』。

  據韓英介紹,他們這20戶訂單農民,以目前土地產出效益每畝年均270元核定參股資金,參股期限為5年,英霞集團將發給他們股權證,像其他股東一樣按年度分享紅利。

  英霞集團董事長焦英霞表示,訂單農戶除參股分紅外,土地展包所有權、經營管理權和收益分配權仍然歸農戶所有,而公司的主要目的是保持種植基地的穩定發展,為耕地連片種植、合理規劃、統一經營提供保障。

責任編輯:邱士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