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哈爾濱9月23日電 去年以來,持續走牛的股票市場,使基金的收益也大幅增長,從而激發了投資者購買基金的熱情。然而,在近期滬深股市大幅震蕩創出新高過程中,許多主動型開放式股票基金卻表現欠佳,收益率遠遠低於滬深股市指數的上漲幅度。對此,理財專家提醒,目前,滬深股指正處於一個相對高位,基金投資者要特別防范短期風險,調整好各種基金的投資比例和結構,確保已取得的收益。
去年以來,隨著中國宏觀經濟持續穩定高速增長,滬深股票市場連續創出新高,巨大的財富效應使股票和基金備受投資者的青睞。來自招商銀行哈爾濱分行的數據顯示,其今年上半年的基金銷售額是去年全年的10倍,甚至有不少農民也已加入到購買基金的行列。
光大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理財專家楊銘認為,基金投資同其他投資一樣也有其風險,即使在去年以來的大牛市背景下,也有投資人僅獲得微利甚至出現虧損。尤其是在當前滬深股指已位於相對高位的情況下,基金投資的短期風險也正在增加,基民們更要特別注意調整股票型基金的倉位,增加配置型基金的比例,主動規避投資風險。
楊銘表示,分散投資是規避風險的最好方法。他建議,投資人首先要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適合的品種,別把所有『雞蛋』放到一個籃子裡,將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等納入資產配置,構造合理的投資組合,也可適當儲蓄、買些國債,減少投資風險。
在調整基金投資品種的基礎上,選擇投資不同的市場也是降低基金投資風險的手段之一。目前投資者的基金投資主要局限於國內市場,國內市場的表現強,基金投資者的收益相對會較好,但當國內市場整體表現欠佳時,投資者則可能無處回避這種系統性的風險。為此,投資者可在自己的基金產品內組合部分QDII產品,降低由於投資某一個市場所引起的風險。
最後,基金轉換也是保證收益的好方式。很多投資者在市場狀況發生變化時,總是選擇將基金贖回,等市場好轉時再申購。這雖不失為一種方法,但基金買賣費用較高,成本支出較大。因此,基金投資者特別是股票型基金投資者選擇基金轉換,當行情波動或不明朗時,通過將股票型基金轉換為債券型基金或貨幣型基金,可規避風險,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