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圖片新聞  >  體育健身圖片
搜 索
月餅回歸文化符號 傳統味道脣齒留香
2007-09-24 10:03:30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鞠紅梅/文 張大巍/攝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24日電 月餅,兩三千年前出現。從殷、周時期的『太師餅』,演變到漢代的『胡餅』;從唐宋時期出現『月餅』的名字,再到明代確定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我國三大節日食品之一的月餅,一直是闔家團圓,天下祥寧的象征。然而,近年其奢華的包裝、荒誕的價位,不但讓月餅由文化符號變成消費符號,更在『送禮經濟』下異化為『腐敗的載體』,天價月餅、黃金月餅……年年月餅市場傳來各種奇聞,成為媒體爭相報道和詬病的焦點。

  又是一年中秋近,月餅再次成為食品櫃臺的主角。月餅精致小巧、包裝喜慶典雅,團圓甜美之意不減,市場上卻奇聞漸少暗湧平息。來自生產廠家和商家的聲音:天價月餅高檔禮盒不再生產,百元以下禮盒月餅最受歡迎,川酥、五仁傳統口味供不應求;市民購買月餅理智至上,一買十幾斤的現象幾乎絕跡。所有的現象印證著,月餅正在洗去浮華,變繁為簡,回歸為傳統節日符號和食品本色。今年再品月餅,甜香酥膩,傳統節日味道脣齒留香。

  包裝由奢入儉

  百元以下價位禮盒暢銷

  月餅擺滿櫃臺,琳琅滿目,色彩絢爛,哈爾濱的節日喜慶祥和氣氛盡展無遺。各個月餅銷售區似與往年一般無二地熱鬧,細看之下區別盡現,月餅包裝精致卻並不奢華,往日配備在禮盒中的煙酒等禮品也不見蹤影。走了幾家月餅專賣店,記者看到最貴的禮盒為400餘元,而四五十元左右的禮盒樣式最為繁多。

  『百元以下的月餅禮盒最暢銷,佔禮盒總銷量的70%以上。』哈爾濱市一食品生產企業有關負責人介紹,去年6月1日,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標准委發布的《月餅強制性國家標准》正式實施。在標准中明確規定了『包裝成本應不超過月餅出廠價格的25%;單粒包裝的空位應不超過單粒總容積的35%;單粒包裝與外盒包裝內壁及單粒包裝間的平均距離應不超過2.5cm』。去年,月餅的豪華包裝有所收斂,但因市場有需求,仍有企業暗中制售裝有高檔煙酒的禮盒,但今年這種現象幾近絕跡。即使是三四百元的較貴的禮盒,裡面也是純月餅,只是餡料是鮑魚、蝦仁等較貴的而已。從市場需求看,前期銷售團購是主流,近幾天零售為主,但百元以下的禮盒最受歡迎,廠家也樂於迎合消費者需求,更多地生產中低價位的禮盒月餅。

  瀏覽月餅櫃臺,發現今年月餅禮盒的圖案以喜慶和復古為主流,精美而搶眼,大都采用紙盒、鐵盒等普通材料,往年較貴的密度板較少。一些企業介紹,今年月餅禮盒中沒有搭配產品,因而更注意禮盒圖案設計,著力體現中秋文化和月餅的寓意。

  市發改委工作人員介紹,近年哈爾濱市月餅生產行業發展較快,老鼎豐、秋林、米旗等品牌月餅被評為全國名牌月餅。在國家實施月餅包裝新標准後,哈爾濱市月餅過度包裝的現象大為改善,今年地產月餅中散裝、簡易包裝產品成為市場主流。

  口味返璞歸真

  傳統餡料月餅供不應求

  『簡裝令』讓各月餅生產廠家逐漸將心思花到了新口味開發上。今年中秋哈爾濱市月餅品種足以讓人眼花繚亂,京式、廣式、蘇式、臺式、潮式及衍生來的滇式應有盡有。僅一個品牌常常就有上百個品種,秋林食品公司副總經理李岩介紹,今年月餅不斷研發新品種,有提拉米蘇、炭燒咖啡、餡中帶餡的三Q等多個新品種,在口味上,也加入香辣牛肉等以咸辣為主的品種。雖然品種越研發越豐盛,但今年極其明顯地感到,傳統口味格外受青睞,前兩年衝擊哈爾濱市市場的廣式月餅,市民在嘗過鮮以後,今年也冷淡下來,月餅銷量的70%都是傳統月餅。僅川酥這個品種就因總是供不應求,生產量較去年翻了兩番。還不斷有消費者詢問是否有小時候吃過的青紅絲月餅。

  雖然新口味不斷研發,新品種琳琅滿目,但銷售人員介紹,這些都是在禮盒中選配的品種,或是為了吸引青少年,適應他們口味開發的。

  走進以生產傳統口味月餅著稱的老鼎豐食品公司,場面更是驚人,團購的單位在院裡排起長隊,幾乎讓人無處落足。采訪中,要購買月餅的諮詢電話不斷,辦公室負責人不斷告訴對方:『禮盒早賣光了,團購禮盒就不用來了。』21日上午,在道外三道街店,兩側櫃臺被市民圍得裡三層外三層,一位老者手捏40多元錢,排了一個小時隊了,他說就想買點川酥和五仁月餅,吃傳統月餅纔能吃到真正的月餅味兒。據了解,雖然老鼎豐也出了奶酥杏仁、無糖栗蓉等新口味月餅,但川酥、五仁等傳統月餅佔總銷量的80%,生產量較去年又增加10%。

  一些傳統食品流傳至現代,口味總會在發展中漸漸變化,但傳統月餅卻始終固守著古老的味道。一些食品企業負責人介紹,傳統月餅的生產工藝和配料都是一代代流傳下來的,即使目前市民不喜歡甜度較大的食品,但傳統月餅的用料配比卻絲毫沒改,一些老年市民也說,就是小時候的味兒。就是這種原汁原味的傳統味道今年成了市場的主流。

  消費理智至上

  市民精挑細選適量購買

  今年的月餅價格毫無懸念地上漲。一些生產廠家介紹,月餅生產需要的10多種原料4月起大都已漲價。其中白糖、食用油、雞蛋的價格漲幅達10%至50%,而蓮蓉、豆沙、面粉等原料價格也有不同程度上漲。除原材料上漲因素外,勞動力成本也有增加,因此今年月餅生產成本上漲。此外,今年是糕點類食品實施QS認證的第一年,9月1日起生產的月餅包裝上應當按規定有QS標識。也就是說食品生產企業除了具備營業執照、衛生許可證等證件外,還要有糕點、月餅等方面的食品生產許可證。生產廠家都增加投入改進工藝,以獲得QS市場准入資格。這些都直接影響了月餅的銷售價格。『老鼎豐』每公斤月餅價格上漲1元,其餘品牌單塊價格上漲或單塊重量減少,今年50克和62.5克的小塊月餅最為常見。

  月餅生產企業普遍認為今年月餅價格漲得並不狠,因為競爭激烈價格上漲幅度不敢太大,多控制在10%以內。但它也成為促成市民理智消費的一個因素。

  『今年月餅市場啟動非常慢。』幾乎是市內各大月餅生產廠家的共識。一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中秋節前兩周月餅纔開始啟動銷售,這幾天剛剛進入銷售高峰。這與往年提前一個月即開始銷售形成鮮明對比。市民不再提前『屯積』月餅,而是臨近節日纔買。此外,單個消費者的購買量也有所下降,購買時鮮見一下買數公斤的,而是幾塊或半公斤一公斤地買。即使是團購也十分挑剔,對月餅的包裝、價格、禮盒內的品種要求均比較精細。『中秋節家家戶戶都需要有點月餅,但量卻都不大,消費極為理智。』這是一些銷售人員的直觀感受。

  市民理性的消費還體現在對健康和品牌的注重上。記者發現,在經歷了市場優勝劣汰之後,超市裡一些雜牌月餅已經被逐步清理『出局』,難見蹤影。相反,一些品牌月餅憑借衛生和質量上的優勢,當仁不讓地成了市民的消費首選。

  月餅本色再現

  高檔禮品回歸為文化符號

  近年每逢中秋將至時,『天價月餅』都會成為熱門話題,市民年年議論的這些月餅正演繹了『送禮經濟』的發展,以及腐敗文化的擴張。一位業內人士認為,由於月餅是一種重要的中秋節禮品,廠家把月餅制造得更精致,包裝更美觀,也是對民俗規律的尊重和利用,但2006年之前,月餅包裝過於豪華,以至於主要靠包裝提高月餅價格,讓月餅的發展脫離了正軌。從普通月餅到『禮盒月餅』,到『天價月餅』,再到『黃金月餅』……月餅不再是單純的節日食品,不再僅僅象征家人團聚,而承載了原本不屬於它的職責———聯絡感情,打通關系,買通門路,換取利益。而一些月餅生產廠家也樂於開發月餅的這項『功能』,因為其豪華包裝意味著更高的附加值和利潤。『簡裝令』的實施纔終於扼制了這種社會現象的發展,尤其是今年,百元以下禮盒佔市場主導讓月餅市場走上正軌。

  哈爾濱市幾位食品公司的相關人士都認為,月餅包裝的返璞歸真促使了今年整個月餅市場回歸傳統,讓商家和市民的注意力從奢華的包裝和驚人的價位上移開,得以思考月餅的真正內涵。在采訪中,不少市民表示大部分月餅味道甜膩,自己不是非常喜歡吃,但到了中秋都會應景地嘗一塊半塊。雖然今年月餅售價又有所上漲,但價位不是影響購買的唯一因素,購買月餅主要是出於傳統民俗,並看重其代表的團圓甜蜜的寓意,各種新奇的月餅品種雖然搶眼,但前兩年嘗鮮也嘗夠了,太新奇反而不像月餅了。因而今年纔會格外挑選一些最能體現節日傳統的傳統餡料的月餅。

  哈爾濱市一家老字號食品公司有關人士認為,在這個物質殷實的時代,人們的味覺很難有一種新鮮感,人們選擇月餅更多的不是出於食品本身的魅力,而是在『買月餅、送月餅、吃月餅』、『抬頭望明月,低頭品月餅』的節日習俗中感受一種傳統節日文化。吃月餅就變成一種文化消費,月餅的文化意義超越了食品意義。由中秋月餅的文化內涵和演進歷史可以將月餅的本義概括為兩點:首先,它是一種節日象征符號、感情寄托物、文化消費品;其次,它是一種食品。這樣來看待、使用月餅,纔是符合月餅本義的態度。在每年月餅的銷售和購買中,市民有一種文化歸屬感。今年傳統月餅的熱銷中,可見月餅傳統文化內涵的回歸和本色的再現。

  傳承中秋文化

  傳統節日味道不該變淡

  豪華月餅禮盒蹤跡罕見,今年月餅價格不再是人們談論的重點,一些市民想到更多的是中秋文化如何延續的問題。中秋節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重要傳統節日,望圓月思團圓、吃月餅慶團圓,這個節日在很多市民心中是最富有人情味的節日。但一些市民也感到,中秋的傳統節日味道在人們心中越來越淡,如今淡得似乎只剩下吃幾口月餅。

  傳承中秋文化,省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趙瑞政說,哈爾濱市有國內著名的月餅生產企業,首先月餅生產企業要對中秋文化內涵進行挖掘。月餅是中秋的文化載體,對於市民來說,不在乎吃月餅本身,在乎的是通過吃月餅感受中秋的節日氣氛———團圓、幸福,享受闔家在一起的溫馨。脫離中秋節的氛圍而把月餅僅僅當成一種商品,這種思維很容易讓月餅背離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如果傳統文化出現斷裂,那麼依托傳統文化的產品就會受到影響。月餅作為中秋節的載體,與中秋節渾然一體,只有互相影響,相互促進,纔能保持長久的魅力。

  中秋文化的內涵是很豐富的。像吃月餅、賞圓月這樣循環往復的民俗模式是將人們連結為一個文化群體的紐帶,是人們相互認同的重要元素,使人們有一種文化歸屬感,精神不會失去某種必需的基本依托。因而傳統的節日文化應該弘揚。我國想要把中秋節和月餅文化申請為世界文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讓世界認同中國的中秋文化。哈爾濱市社會各界也應想辦法來挖掘中秋文化的內涵,傳承和弘揚中秋文化。如開發一些賞月景區,讓賞月活動更活躍。各個公園、社區組織一些家庭戶外活動或趣味競賽等。市民也可以嘗試自己制作月餅,回憶做月餅的歷史,尋找回歸的樂趣和感動。

  明晚,八月十五的月亮將再次光瀉大地。平日忙碌的市民該盡量回家團聚,看看月亮、聊聊天,家人親朋共享良辰美景、天倫之樂。

責任編輯:呂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