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4日電 黑龍江日報報業集團『專業畫家作品進家庭文化工程』自6月14日啟動以來,受到廣大市民的熱烈歡迎。6月17日、7月15日、8月19日舉行的三場義賣,場面火爆,高潮迭起。首場200幅書畫作品、第二場150幅作品、第三場220幅作品被市民搶購一空,無一流拍。義賣活動受到業界人士普遍贊譽,但也有部分專業畫家提出反對意見,認為藝術品不能像賣白菜蘿卜一樣飛入『尋常百姓家』,由此引發了一場該不該讓藝術『俯首』大眾的討論。日前,記者走訪了省內外畫家學者,聽聽他們怎麼說。
『一元起』義賣是一項創舉
記者:『專業畫家作品進家庭文化工程』活動已經搞了三場義賣,每一場作品都被市民搶購一空。目前有200餘名全國的書畫家加盟這一『民心工程』。您作為專家怎麼看待這項活動?
陳國華(鄭州大學副教授):書畫義賣活動並不少見,但『一元起價』開創了一次創舉。近年來,許多書畫名家的作品價格很高,少則上千元,多則達數萬元。一般百姓根本買不起。『一元起價』書畫義賣,說白了是一種文化上的『饋贈』。它同送文化下鄉活動一樣,是把高雅藝術送到了尋常百姓家,所以它纔那麼受老百姓的歡迎。
楊文超(黑龍江廣廈學院經濟系主任):從這個活動已經走過的歷程和產生的效果來看,屬公益性活動。主辦方黑龍江日報報業集團和黑龍江省北方朦朧文化傳媒公司,還有簽約這項工程的眾多畫家,為此付出了高額的成本和極大的犧牲,最後市民得到了實惠。應該向這些組織者致敬和感謝。相信接下來買賣雙方更多參與者的加入,會給這項活動注入更多活力,會產生良性循環。
朱大成(上海泓盛拍賣有限公司學術主管):社會是多元的,無論是日常用品還是藝術品,都是需要有不同的類型來滿足社會各個層面不同需求的。通過義賣來普及藝術、完成銷售,我對此是贊賞的。
『文化下移』是大勢所趨
記者:『文化下移』對推動黑龍江省文化產業的發展、特別是對書畫市場的建立有何意義?
溫金龍(黑龍江畫家、黑龍江省美協會員):老百姓不是不喜歡藝術品,而是過高的價格把他們拒之門外。黑龍江日報報業集團搞這樣的義賣活動,我認為是給了老百姓一個機會,擁有博物館和拍賣行所不能給予的書畫作品!它最大限度地讓利於民,從低端起步,對激活和建立書畫市場,功不可沒。它是一項既符合民心民意,又有廣闊前景的朝陽產業,因為它滿足的是最底層也是最廣的群眾需求。而且這樣的活動居然能吸引一些農民老遠地趕來購買藝術品,這本身就標志著社會的進步。
譚雲川(河南畫家、中國美協會員):這個活動好就好在義賣的作品全都是書畫家的原創作品,而不是仿制品。這些作品的價位普通百姓都能消費得起,買回去裝點家居也行、饋贈親友也行,慢慢的還會培養市民的文化收藏意識。
齊白石也有『用畫換不回白菜』的時候
記者:雖然老百姓很歡迎這項活動,但一些畫家對此有抵觸情緒,甚至說,藝術品怎能像賣蘿卜白菜那樣賣出去?如果把藝術家的作品用兩個燒餅的價格賣出去,就是對藝術的極其不尊重,您對此怎麼看?
譚雲川:俗話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好貨自有人識。即使真的一元錢賣出去了,至少說明還有人欣賞你的畫。想當年,齊白石也有過擺地攤的時候,他用自己畫的白菜去換菜農的真白菜時,人家還沒換給他呢。現在呢,他的畫從幾十萬到幾百萬,你能說他的畫賣低價的時候就不是藝術品,賣幾百萬的時候纔是藝術品?畫家是人不是神,他也要生存。何況再有名的畫家也是從無名到有名,從低價到高價,這是必然的一個過程。
張樹良(黑龍江畫家、哈爾濱市美協會員):畫家應該有一個平和的心態,重在參與。一元起義賣,是針對黑龍江書畫市場的現狀而定的。黑龍江的經濟不發達,又不像山東、浙江那樣老百姓有收藏書畫的傳統。過去黑龍江的老百姓在家裡掛婚紗照,後來又掛印刷品,現在他們終於有了欣賞原創作品的意識和需求,這對我們畫家來說是一件好事。今天他用一元錢買你的畫,明天就有可能用100元買你的畫,再以後就有可能用一千元買畫,習慣是慢慢養成的。
『親民價位』是打開市場的鑰匙
記者:有人說這麼做是違背了商品價值規律,所謂『一分錢一分貨』,過低的價格勢必讓買者接觸不到一流作品,反而不利於建立黑龍江的高端書畫市場,您對此怎麼看?
石均龍(廣西畫家、廣西美協會員):藝術消費是需要引導的。當年,廣東的書畫市場同樣不景氣,也有人嘗試用這種低端起步的做法把市場打開,我本人的作品當年就賣過10元錢一幅。結果呢,『親民價位』成了打開市場的鑰匙,現在廣東的書畫市場非常紅火,我的作品在深圳拍賣能達到六七千元一幅。
馬建華(山東畫家、中國美協會員):山東的書畫市場之所以紅火,跟藝術品的價位合情合理有直接關系。許多山東的老藝術家,在全國都有很高的聲望和地位,但是其作品的價格並不高,以前是幾百元,千元左右,現在纔上萬元。年輕畫家就更低一些。
提高百姓的收藏意識很重要
記者:只要老百姓歡迎,這項活動我們就要堅持搞下去,對此您有什麼好的建議?
馬建華:你們把這個市場激活了,接下來就要提高百姓的收藏意識。舉個例子,全國很多畫家到山東菏澤的牡丹園去寫生,那裡的農戶每年都盼著畫家去,好吃好喝地招待你,不要你錢,就希望你留下幾幅墨寶。我住的那家農戶,有滿滿一衣櫃的書畫作品,1500多張。我在他的藏品裡發現了傅抱石的寫生稿,你說這得值多少錢,已沒法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