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片說明】 道裡區達道街夜市擺攤佔道嚴重。 | ||
|
||
【圖片說明】海城街一商鋪牆體立面被各種牌匾佔據。 | ||
|
||
【圖片說明】在清明四道街和漢祥街交口處的漢祥街100號居民區,污水像管湧一樣從地面連續溢出。 |
東北網9月25日電 隨著近年來哈爾濱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城市建設投入不斷增加,城市面貌日新月異。但同時,城市管理水平在某些局部相對滯後的問題日益突出,與哈爾濱作為特大城市的形象很不相稱,與人民群眾的願望有很大差距,與建設『三個適宜』現代文明城市的要求不相適應。
A
生態環境污染
噪聲刺耳異味難聞牌匾雜亂
近年來,哈爾濱市在生態環境建設、治理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尤其是污水治理、生活垃圾處理、園林綠化等方面工作力度加大,市民生活環境得到明顯改觀。然而,一些『加工一條街』、臭水溝等生態環境污染依然存在,影響著城市的生產、生活甚至居民的健康。
聽覺污染:『刺耳電鋸』藏身居民區
目前,哈爾濱市市區噪聲污染主要為加工噪聲、汽配噪聲、室外音響、工地施工、卡拉OK歌廳、流動收廢品敲桶等。目前市區仍有噪聲污染非常集中的街路20餘條,居民對此意見很大。
8月29日至31日,查訪組調查時發現,在道裡區河松街『河松三期』對面100多米的街路邊,集中了近20家石材、塑鋼等商家,多數店面外都擺放著電鋸等加工工具,地上布滿了一層白色的粉塵,有兩家正在戶外進行大理石打磨,很遠就能聽到刺耳的摩擦聲。附近一居民告訴記者,這裡的商家平時是戶外加工,有人檢查時就都搬到屋裡,加工時聲音非常刺耳,粉塵揚起很遠,從此經過的居民都捂住鼻子或繞道而行。
據了解,《哈爾濱市城市居民居住環境保護條例》中明確規定,禁止在居民區內開辦產生噪聲、振動的空車配貨廠、加工場點等經營項目。據市環保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一些居民區裡『噪聲源』多數有工商部門發放的執照,清理取締非常困難。查訪組調查發現,這些商家的執照都為經營類,並沒有允許『加工』行為,很多商家普遍存在超項經營行為。
嗅覺污染:臭味熏去居民好心情
目前,哈爾濱市市區存在的異味源,主要為何家溝、信義溝等內河,亂堆垃圾的部分垃圾場,居民區內亂倒的污水、垃圾,以及臨街燒烤涮攤點等。
哈爾濱市市區共有馬家溝、何家溝、信義溝等3條內河。目前,馬家溝沿岸污水、松花江南岸污水均經暗渠傳送至文昌污水處理廠、太平污水處理廠,處理後再排入松花江。但馬家溝河道內死水仍存在輕微異味。何家溝、信義溝仍然是污水匯集,臭味很重。
8月29日,查訪組在何家溝顧鄉大壩河段、何家溝學府三道街河段、香坊區雙榆樹鎮五八村信義溝源頭等處發現,溝內污水散發出難聞的異味,很遠就可聞到,溝中有很多垃圾污物。
查訪組調查發現,部分地區污水、垃圾聚集,尤其是個別垃圾場,停產後沒有經過有效覆蓋,成為城市巨大的異味污染源。
查訪組調查時了解到,城市中存在的諸多異味污染源,有些是基礎設施建設滯後造成的,有些是管理缺失造成的,有些是由於商販、市民的不文明行為形成的。專家建議,消除城市的異味,除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市的硬件環境外,關鍵還要下大決心加強管理。
視覺污染:雜亂牌匾影響形象
沿街商家廣告牌匾設置得規范、合理與否,直接影響著城市形象、品位。目前,哈爾濱市很多街路上牌匾廣告雜亂、超大、破損等現象依然嚴重。
8月30日,查訪組在通達街、建國街、安國街一帶發現,臨街商家的廣告牌匾一塊挨著一塊,高低不齊、大小不一、凹凸不平。多數商家都有三四個牌匾廣告,樓體牆面幾乎全被覆蓋,寫滿了密密麻麻的經營范圍、種類等內容。在安發街、海城街、透籠街等很多街路,都存在臨街商家牌匾廣告雜亂等問題。
據市城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由於商家互相攀比的心理,致使很多商鋪集中的街路牌匾、宣示物混亂不堪。有關專家認為,改變城市容貌,不但要從審批上把好『入口』,還要在日常管理上杜絕以罰代管等現象。
B
建設管理缺失
爛尾樓鬧眼鬧心
私建濫建成頑疾
近年來,哈爾濱市城市建設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同時,由於在某些建設管理方面的缺失,爛尾樓、馬路拉鎖、道路破損、私建濫建、不文明施工等不和諧現象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爛尾樓成城市『膏藥』
近年來,隨著城市建設的提速,爛尾樓問題已成為全國各大城市普遍存在的『頑癥』之一。爛尾樓因長期失管、失修,多數樓內破爛不堪,堆滿垃圾,對周邊居民、城市環境及形象影響非常大。
查訪組調查發現,位於道裡區尚志大街99號的一棟爛尾樓,已存在10餘年,裡面堆滿垃圾,異味很大,成為城市中心的『鬧心樓』。在道裡區新陽路與哈藥路交口處,兩棟近30層的爛尾樓非常顯眼,破敗不堪。
據有關部門統計,哈爾濱市市區共有爛尾樓23處,規劃建築面積58.3萬平方米。爛尾樓多是因建設資金不足而停建造成的,還有一部分是由於未辦理建設手續、涉及經濟糾紛案件或建設單位法人代表涉法涉案等原因而停建。這些爛尾樓大都散落在城市的重點區域和部位,樓內或周邊區域環境衛生狀況很差,對城市景觀造成了很大的破壞。
『馬路拉鎖』影響出行
隨著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提速,城市道路挖掘工程越來越多,影響也越來越大。查訪組調查發現,對於改善民生的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市民普遍表示理解、支持,但對於重復開挖、晾曬溝槽等『馬路拉鎖』問題,則反響強烈。
查訪組調查發現,在道裡安化街與安發街街口銀發加油站旁,『道裡集中供熱安化街頂管工程』的工程布告板上標明施工時間為5月17日—7月10日,進入9月份這條『馬路拉鎖』仍舊敞開,200米長的溝內灌滿了髒水。
據市城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兩年,哈爾濱市對『馬路拉鎖』等城市道路挖掘工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治理,『馬路拉鎖』已明顯減少,一般工程已經杜絕了『馬路拉鎖』問題。但有一些供熱、供水等影響大、涉及廣的城市重點工程,其工程計劃受拆遷進度、貸款等因素影響大,而且如果不能及時施工將直接影響部分區域市民的用熱、用水等,因此,個別路段仍存在『馬路拉鎖』問題。只有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管理機制,纔能徹底解決『馬路拉鎖』問題。
背街背巷私濫建嚴重
查訪組發現,目前哈爾濱市市區背街背巷、居民區內私濫建嚴重。道裡區工農大街未改造路段北側,幾乎一棟房子連著一棟房子,房子間一點空隙都沒有,其中多數都是居民為了多拿動遷補償而私自建設的違章建築。在道裡區通江街103號、河鼓街66路公交車終點站附近等處,都有居民私接陽臺。
據了解,因動遷誘發的居民私建濫建在各類私濫建中居多,除此之外,在原有住宅基礎上私接濫建,街道辦事處、居民等在小區內私建濫建用來經營的房屋也是私建濫建存在重要形式。據市城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由於很多私建濫建已經長期存在,而且涉及利益多、范圍廣,強拆難度很大。
C市容衛生污染
部分市場居民區污水流淌
近年來,哈爾濱市加大了城市建設、園林綠化力度,市民居住環境日益改善。然而,許多成片成帶的『髒亂差』區域隱藏在城市各個角落。查訪組在6天的查訪中發現,市區內存在很多管理混亂的各類市場,部分區域衛生狀況很差。
部分市場攤區有人收錢少人管
8月29日,在哈東站廣場前樺樹街路段,查訪組發現道路一側的人行道已由街道辦事處闢為夜市,未到規定的16時30分開市時間,各類攤販已經開始經營。8月30日清晨,查訪組看到,花園街與馬家街之間的鞍山街路段被三姓街市場管理所闢為早市,每個攤位收取4至5元不等管理費。道外區頭道街江堤附近區域道路幾乎被烤羊肉串的臨時大棚佔用,污水橫流,煙霧繚繞。
查訪組調查發現,市區內多數市場攤區都有街道辦事處等部門按攤位收費,但對於長期存在市場外溢、早夜市延長時間、佔道經營、攤區衛生等突出問題卻少有人管理,致使多數市場衛生狀況差,對附近環境、交通等影響較大。
有關人士認為,市場攤區的存在,一方面方便了市民生活,解決了部分人就業等問題,活躍了城市經濟,但另一面,由於管理缺失,已經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專家建議,相關部門重收費、輕管理的現象必須及時遏制。
垃圾污水污染居民小區
查訪組查訪時發現,哈爾濱市目前仍有部分居民區內大量建築垃圾、生活垃圾堆積,生活污水橫流,與改造後的小區、庭院形成鮮明對比。
查訪組查訪發現,亂倒建築垃圾成為居民區一個主要污染源。在道外區南十七道街與南勛街交匯處,居民區內到處是建築垃圾和生活垃圾,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濘難行。
查訪組發現,基礎設施滯後、物業管理不善甚至根本沒有物業部門管理等因素,是造成部分居民區環境髒亂差的主要原因。有關人士認為,居民區內長期存在的垃圾堆,只有相關管理部門認真負起責任,加強集中清理、日常管理,纔能得以根本解決。
鐵路沿線管理亟待加強
近年來,經過多方整治,哈爾濱市鐵路沿線的環境狀況得到很大改觀,但仍有部分區域存在死角。
查訪組發現,在道外區太平橋附近的公益街與鐵路道線交叉延伸區域,道路高低不平,車行艱難,塵土飛揚,兩側私建濫建的民房破舊不堪,隨處可見垃圾與泔水。在南崗區復華街鐵路沿線,成排的棚戶房連成一片,房子上面堆滿了門框、木方等回收的木材,火災隱患非常嚴重。其中居民的生活污水、垃圾隨意傾倒入附近的馬家溝河,造成嚴重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