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5日電 近年來,蘭西縣挖掘亞麻產業優勢,穩固基地,做大加工,做強營銷,延伸產業鏈條,做大做強亞麻原料種植、產品加工和商品集散基地。縣亞麻企業發展到325家,拉動社會就業10萬人,亞麻產業實現增加值3.2億元,佔GDP的30%。
2001年,隨著亞麻市場下滑,蘭西亞麻企業也受到了衝擊。面對這一優勢產業的萎縮,2002年,蘭西果斷提出發展亞麻產業帶動經濟發展的戰略思路。縣委、縣政府頂著壓力,請來省亞麻專家制定『發展亞麻產業八年發展規劃』,與省亞麻集團聯手建設『中國亞麻城』,並專門成立了由縣長任組長的『中國亞麻城建設領導小組』。
恢復和發展亞麻加工企業,蘭西相繼引入了香港企業紡織公司將黑蘭麻紡公司嫁接改造成三和公司,租賃經營亞麻原料總公司。利用黑蘭麻紡公司二期與哈爾濱陽光公司嫁接改造成朝陽公司,徹底盤活了黑蘭麻紡公司和亞麻原料總公司這兩個國有企業,加工能力由5000錠擴大到1.4萬錠。隨著產業步入軌道,該縣大手筆運作,建成了集信息發布、產品展銷、現貨交易、倉儲配送、項目洽談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國家級亞麻專業大市場——中國亞麻市場,相繼舉辦了中國(蘭西)亞麻節和三屆全國亞麻編織品洽談訂貨會,吸引了眾多客商,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設立了蘭西亞麻綠色用品展示中心,國內地級以上城市都有直屬經銷商,分銷商遍布全國縣以上城市。
為了麻類企業生產所需的原料,縣裡從亞麻種植抓起,鼓勵農民種,支持大戶種,引導企業種。每畝地給農民的各項補貼達70元,再加上種麻比種玉米每畝平均多收入70多元,極大調動了農民種麻的積極性。2007年,該縣為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推動鄉村勞動力就業,鼓勵企業把車間向鄉村延伸,民房變工廠,農民變工人,一大批『鄉村工廠』、『炕頭車間』應運而生。隨著亞麻產業化的發展,『蘭西紡織工』也成了品牌。目前,全縣已培訓的紡織工中有30%成了上海、江浙等地的人纔。
麻香四溢富萬家。如今,亞麻不僅成了蘭西的優質產業、立縣產業、支柱產業,而且真正變成了全民奔富的黃金產業。縣委書記楊文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到今年末,全縣紡紗規模要達到5萬錠,織布能力達到3000萬米,編織能力達到700萬套(件),增加農民工資收入3億元,人均增收600元。預計到2010年,亞麻產品營銷額達到30億元,出口創匯1.2億美元。
蘭西綠地亞麻紡織公司工人正在紡紗。王延安 趙慶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