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5日電 昨天,市環保局公布了『無車日』空氣質量監測結果。數據顯示,22日『無車日』當天,哈爾濱市尚志大街臨時管控路段的各項空氣污染指標明顯降低,最高降幅達到四成多。同時,交通噪聲狀況也明顯改善。
數據:『無車日』污染降低
為倡導綠色出行的理念,22日哈爾濱市對尚志大街部分路段實行了臨時交通管制,禁止私家小汽車等社會機動車輛通行。9月16日至22日,市環保部門在該路段分別設置了一個空氣監測點位和兩個交通噪聲監測點位,進行24小時連續監測。
昨天『出爐』的監測數據顯示,22日『無車日』當天的各項空氣污染指標均明顯低於16日至21日均值。其中一氧化氮降低0.062毫克/立方米,降幅高達46%;可吸入顆粒物降低0.015毫克/立方米,降幅16%;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也分別降低11%和26%。噪聲監測顯示,尚志大街國稅局監測點位16日至21日的交通噪聲監測均值為72.4分貝,超出國家噪聲標准2分貝,22日『無車日』當天的監測值為68.4分貝,降至了國標之下。西十三道街監測點位,『無車日』當天噪聲值為71.4分貝,降低了3.2分貝。
環保部門分析,一氧化氮是汽車尾氣中的頭號污染物,因此車流量的大小直接影響該指標。監測數據表明,減少機動車數量能夠有效降低空氣污染物,改善環境質量。
現狀:尾氣污染日益嚴重
然而,一天的『無車日』並不能改變哈市的尾氣污染現狀。
統計顯示,目前哈爾濱市的機動車保有量已達42萬輛之多,並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遞增,由此產生的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煙塵微粒等污染物排放量,也在逐年遞增。這些污染物不但影響環境,也直接危害到百姓健康。
市機動車排氣污染管理中心的一項調研顯示,除了北方特有的煤煙和揚塵污染外,機動車尾氣已成為污染哈爾濱市空氣的第三大元凶,哈爾濱市空氣首要污染物可吸入顆粒物的9%來自於汽車尾氣。來自國家環保總局的一項報告也指出,在我國的大霧天氣中,汽油造成的污染佔79%。汽車尾氣污染,正在不斷地侵蝕我們的藍天。
據了解,目前哈爾濱市正醞釀開展機動車污染防治立法,以改變目前尾氣管理面臨的無法可依的尷尬局面。
期待:『無車理念』延續下去
4萬輛小汽車停用,13萬人改乘公交車出行……剛剛過去的『無車日』,在冰城掀起了一股綠色出行的熱潮,也由此帶來了百姓出行的一路順暢和城市環境質量的明顯改善。
如今,『無車日』過去了,為了共同的生存環境,我們還應做些什麼?
專家指出,開展『無車日』的初衷,並不是讓所有的人都放棄駕車,而是鼓勵和倡導人們盡可能地減少私家小汽車使用,並選擇綠色環保的方式出行。數據顯示,同小汽車相比,輕軌、地鐵、公共汽車等交通工具不但更環保,其能耗也僅是小汽車的6%到10%。來自環保部門的數據也顯示,如果哈爾濱市每位汽車擁有者每月少開一天車,每年約可減排污染物近6000噸。為此,哈爾濱市環保和交通部門有關人士指出,為減少尾氣污染,改善城市環境,『無車日』倡導的健康出行的理念應該延續到生活的每一天,成為每位市民的自覺行動。
采訪中,一些市民也表達了自己對『無車』的期待。家住尚志大街附近的市民王影說,『無車日』那天,平日裡車聲喧囂的尚志大街變得清淨了,走在街上也可以暢快地深呼吸了,這種感覺真的很美。她希望有關部門能把『無車日』期間的好做法和管理力度持續下去,讓公交優先的理念實實在在地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