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為經濟輸血 為民族鑄魂 大慶油田唱響新時代精神贊歌
2007-09-25 16:02:33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劉媛 曹囡囡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25日電 題:為經濟輸血,為民族鑄魂,大慶油田唱響新時代精神贊歌

  大慶,一座因油而生並因油而興的城市;大慶,一片『精神』富有而生機勃發的油田。40多年來,這個勤勞的油田幾十年如一日地為祖國輸送著源源不斷的『工業血液』,這個響亮的名字與激勵斗志的鐵人精神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石油工人。40多年來,大慶為我們所奉獻的不僅僅是一部物質文明的歷史,更是一部精神文明的巨著。

  1959年,第一股原油從這方土地噴湧而出,中國人揚眉吐氣地摘下貧油的帽子,『鐵人』王進喜『寧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壯志豪言,氣吞山河;40多年來,大慶精神和鐵人精神在一代代大慶人中傳承發揚,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石油工人在這方土地上忘我拼搏,無私奉獻。大慶油田以原油年產量第一,油田采收率第一,年納稅額第一,創造著世界同類油田采油史的記錄,引領著中國工業半個世紀的輝煌,實現了為祖國『加油』的承諾,為國家做出了重大貢獻。這份貢獻源自於共和國長子甩掉中國貧油帽子的決心,源自於石油人為國分懮的堅定信念,這決心和信念就是大慶精神和鐵人精神的集中體現:『愛國、創業、求實、奉獻』。而這種精神,在這個嶄新的時代,依然激勵著大慶人迎難而上,進行著一項又一項的創新,為實現『百年油田』的穩產目標而奮勇向前,為黨的十七大唱響了一曲新時代的精神贊歌。

  回顧歷史看大慶艱苦創業大會戰

  在采訪中我聽到這樣一種說法:在二十世紀中國科學史上,讓中華民族揚眉吐氣的有兩大事件,一個是研制成功了『兩彈一星』,另一個就是發現了大慶油田。

  事實證明,歷史選擇了大慶,而大慶也沒有錯過這個機遇。時間追溯到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年輕的共和國百廢待興,起步發展的國民經濟期盼石油。但擺在國人面前的現實卻不容樂觀:建國初期,全國只有老君廟、獨山子等3個小油田和四川石油溝、聖燈山兩個氣田,全國只有8臺破舊的鑽機,52口油井。人們不禁困惑了,偌大的國家,真的就沒有石油嗎?

  就在這個時候,黨中央?國務院做出了『石油勘探重點由西部向東部的大轉移』的戰略決策。以李四光為代表的一代石油地質工作者,以全新的理論引導實踐,大舉進軍松遼盆地。

  歷史就此改變。1959年9月26日16時許,在松嫩平原上一個叫『大同』的小鎮附近,從一座名為『松基三井』的油井裡噴射出的黑色油流向世界宣告大慶油田的發現,也由此改寫了中國石油工業的歷史。

  當時正值新中國成立十周年之際,時任黑龍江省委書記的歐陽欽提議將『大同』改名為『大慶』,以此將大慶油田的發現作為一份特殊的禮物獻給成立十周年的新中國。『大慶』這個別具紀念意義的名字,由此叫響中國。

  1960年2月20日,黨中央批准了石油工業部門《關於東北松遼地區石油勘探情況和今後工作部署的報告》。一場從根本上改變我國石油工業落後面貌的石油大會戰拉開了序幕。浩浩蕩蕩的會戰大軍,從祖國的四面八方開進松嫩平原。

  三月的大慶,北風呼嘯,滴水成冰。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石油工人們就是在這樣惡劣的自然條件下和艱苦的環境中開始了史無前例的奪油大戰。他們成日成夜地奮戰在井場上?『牛棚指揮所』中,用自己的汗水甚至鮮血來換取石油。他們吃的是凍得硬邦邦的窩窩頭,住的是簡陋的『乾打壘』和大通鋪。一位『老會戰』在回憶起當年的『會戰』場景時告訴記者,當年,『鐵人』王進喜在冰天雪地裡帶領著1205隊人拉肩扛運鑽機?破冰取水保開鑽?奮不顧身壓噴井,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印證著『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壯語。在鐵人精神的感召下,石油工人萬眾一心,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奪取了石油會戰的光輝勝利,徹底改變了中國石油的『貧困』面貌。

  1963年的一天,一個鼓舞人心的消息傳到大慶:我國石油基本實現了自給,中國人使用『洋油』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全國人民舉國歡慶,中國人民揚眉吐氣。1964年,毛主席向全國正式發出了『工業學大慶』的偉大號召。

  十年動亂,大慶人統一的思想是:『這裡亂,那裡亂,唯有大慶不能亂。』在堅定的思想信念下,大慶人始終堅持生產一天都不停,實現了產量逐年遞增。更讓人驚訝的是,幾乎就在動亂結束的那一年,大慶原油年產量躍上了5000萬噸大關。

  大慶精神和鐵人精神,成為那個時代最具特色的偉大精神的縮影,為中華民族的精神注入了新的內涵,成為中華民族最寶貴的一筆精神財富。

  發展眼光看大慶敘寫輝煌謀百年

  石油對於一個國家來說,那份沈甸甸的分量相信不需多言。大慶油田從他得名那天起,就注定了他與國民經濟的發展息息相關。幾十年來,大慶油田一直為國民經濟的發展保駕護航。

  1976年,大慶油田原油年產量首次突破5000萬大關,進入世界特大型油田行列。1978年,中國原油產量突破1億噸大關,從此進入世界產油大國行列。中國從此開始的改革開放,有了自給自足的『血液保障』。年產5000萬噸的紀錄,大慶人保持了整整27年。

  在成績面前,大慶人沒有沾沾自喜;居安思危,因為他們想的比常人更遙遠。從1959年大慶油田發現至今,歷經40多年的開發,大慶油田累計生產原油近19億噸,已進入一個特高含水期。礦藏資源開采的客觀規律注定了油田產量不可能無限期地『居高不下』。更重要和嚴峻的問題是:如果長此下去,大慶將無法保持與國家的大發展同步,無法保持和國家的大目標一致。

  大慶油田依靠科技進步,已經成功地創造了油田開發史的奇跡。面對資源遞減的客觀規律,大慶作為共和國的驕子,會如何破解這道難題?

  中國石油集團副總經理、大慶石油管理局局長曾玉康曾冷靜地對大慶所承擔的責任進行了詳細地闡述:國家需要原油,地方經濟發展需要原油,員工穩定需要原油。作為中國石油棋盤裡的一顆重要棋子,作為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支柱企業,作為大慶精神和鐵人精神的發源地和傳承地,大慶油田義不容辭地承擔著經濟、政治、歷史、社會四大責任,大慶油田的『硬穩定』極具戰略意義。大慶的發展,遠遠超出了一個城市和一個企業的范疇,直接關系到國家安全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順利實現。

  與國家的大發展同步,與國家的大目標一致,這就是大慶人在新世紀賦予『大慶精神』和『鐵人精神』的新內涵。2003年,大慶油田提出了『創建百年油田搞好二次創業』的戰略目標。也就在這同一年,大慶油田按照原油開采規律和中國石油集團公司整體發展戰略,在年產油量在高產穩產了27年後首次調減到5000萬噸以下。

  面對記者的疑惑,大慶油田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王玉普說,大慶油田之所以要下調產量,不是無油可采,而是變多采為優采。是要在持續發展的同時,保證有效。減量並不等於減產,實現油田可持續發展,把科學發展觀落實到各項具體實踐中。創建百年油田的發展戰略,目的就是實現資源探明率最大、油田采收率最高、整體經濟效益最優、員工隊伍素質最好。國家戰略的需求,容不得我們有絲毫懈怠;企業發展,容不得我們交納更多的學費。只有心存懮患,只有居安思危,纔能始終挺立時代潮頭,纔能無愧於祖國。

  減少的是當前,加上的是長遠。大慶人意識到,唯有科技創新,唯有大膽『走出去』,纔能謀求長遠發展,纔能真正實現『百年油田』的目標。面對『二次創業』,大慶人扛起了大慶品牌,舉起了『大慶精神』 、『鐵人精神』的旗幟。

  在今天的大慶油田,雖然已經看不到『人拉肩扛搬鑽機』、『用身體攪拌泥漿』的景象,但從科研人員緊鎖眉頭攻克一道道難題,從技術工人對一顆螺絲的認真付出和滿頭汗水,你會真真切切地體會到『為祖國加油』、『為百年油田奮進不止』的信念已經深深融入到了每個石油人的血液裡,大慶人無時無刻不感到為國家作出貢獻的驕傲和自豪。

  在人們習慣於討論大慶原油產量的可持續性的時候,大慶人已經把注意力放在了另一個術語上:油氣當量。2004年,大慶發現大氣田,終於在苦苦探尋20多年之後,依靠勘探思路、地質理論和勘探技術的不斷創新,實現了深層天然氣勘探的重大突破。與此同時,近年來大慶油田的采收率已經突破50%,位居世界領先水平。目前,大慶油田正在全力衝擊采收率60%的大關,如能實現,就等於新增儲量4到5億噸。此外,聚合物驅油開采領先世界的大慶,仍將實現年產1000萬噸的規模,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三次采油』基地。

  從向油田要大氣到向海外市場要供應,大慶人敢於質疑和突破,敢於在前人否定的地方尋找新資源。今日的大慶,已經成功收購了蒙古國塔木察格盆地的3個開發區塊,實現了海外獨立勘探開發油氣田的新突破。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油田開發技術,是大慶油田公司進入國內外同類型油田開發市場的敲門金磚。目前,石油工程技術服務,鑽井、壓裂、修井、錄井、射孔、試油、采油工程等已進入伊朗、哈薩克斯坦、印尼等7個國家,市場廣闊,前景無限。

  當年王進喜所在的1205隊第十九任隊長胡志強告訴記者,這些年來,大慶石油人在鐵人精神的激勵下,無論是在火熱的會戰年代,還是在新時期進行二次創業、建設百年油田,以1205鑽井隊為代表的『鐵人團隊』不斷創出高指標、新紀錄。作為石油戰線的一面旗幟,『走出去』實現跨越式發展已經成為這支隊伍堅定不移的目標。2006年2月19日,在第18任隊長李新民的帶領下,GW1205鑽井隊扛著『鐵人旗幟』走出國門,以過硬的技術在國外成功打井13口,口口全優,真正實現了走出去、站得穩、叫得響的目標,實現了老隊長王進喜當年的心願。

  歷史掀開了新的一頁,大慶精神大慶人『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的精神卻從未改變。面對機遇和挑戰,大慶石油人將高揚大慶精神和鐵人精神的偉大旗幟,承載重任,踏夢前行。人們沒有理由不相信,已經創造了輝煌歷史的大慶油田,一定能夠創造更加燦爛美好的明天。

  精神傳承看大慶黨旗飄揚在油田

  40多年來,大慶油田取得的每一項驚人的業績裡,都滲透著大慶石油人的堅強意志和辛勤汗水;每一個重大的創舉裡,都折射著大慶精神的時代光華。在大慶油田的22萬多名職工中,有5.2萬名共產黨員。黨支部就是一個個堅強的堡壘,黨員就是隊伍中一面面鮮紅的旗幟,每到險難關頭,黨員帶頭向一線、向井場衝已經是一種傳統。走訪大慶油田,基層黨組織和黨員乾部那種敢爭一流、拼搏奉獻的精神,強烈地震撼著記者的心靈。

  2005年3月27日晚,一場多年不遇的大暴雪突襲了大慶油田,一夜間,影響原油產量4萬餘噸;5月末,大慶地區連降暴雨,使令人矚目的徐家圍子天然氣勘探幾度受阻,油田生產也步履維艱;7月25日晚,大慶境內發生理氏5.1級地震,使大慶油田公司所屬單位的生產生活設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和影響。面對前所未有的考驗,新時期大慶石油人再一次以百折不撓的意志奏響了蕩氣回腸的大慶精神贊歌!

  暴雪中,數千名乾部員工自費打車趕往各自崗位,還有很多人在無車可打的情況下,徒步幾小時趕到井上。之後,2萬多名乾部員工放棄休息,連續作戰,僅用79個小時, 2萬多口停產井全部復活。

  大雨裡,主管領導吃住在天然氣勘探現場,一線將士在深陷的泥水中冒雨奮戰,千方百計保工期,讓人們再次領略『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可貴和力量。

  地震後,在逃離震區的人流中,時常會有一股股『逆流』,那是奔向震區井場的黨員乾部。在黨員乾部的帶動下,油田上下團結一致,顧全大局,堅守崗位,黨員搶險隊24小時連續奮戰,用最快的速度恢復了生產。

  采訪中,一個真實的故事深深打動了記者。曾在油田工作的一位老黨員在一次地震發生後第一時間撥通了正在油田值班的女兒的電話,這位父親打通電話的第一話就是問女兒:『你是不是在崗位上?』得到了肯定地回答後,這位老黨員欣慰地說:『好,這樣做就對了。不管發生什麼事,你一定要堅守崗位。同時也要注意安全。』正是黨員父親的身體力行,耳濡目染地影響著自己的後輩,讓大慶精神和鐵人精神在這片土地上代代相傳,播種開花。

  就像這位老黨員說的,有了大慶精神和鐵人精神,就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

  從昔日的老『五面紅旗』,到最近湧現出的新『五面紅旗』 、『五大標兵』,大慶油田各級黨組織始終強化榜樣力量,推行典型帶動,有了這種力量、這種帶動,大慶油田纔一直無往不勝、勇立潮頭。

  被譽為『矢志不渝的勘探兵』的姜傳金是『新五面紅旗』之一。他曾積勞成疾,摔倒在辦公室,被診斷為尿毒癥晚期,做了腎移植手術。在經歷了人生磨難後他重返工作崗位,心中的理想之火依舊燃燒。他曾說:『我的事業在大慶,我要用科技創新的成果報效油田,任何挫折都不能改變我的選擇。』在『火山岩儲層預測技術研究及應用』中,他創造性地提出了儲層逐步預測方法,成功地繪制出了高質量的成果剖面圖,有效地解決了火山岩厚度預測難、火山岩儲層相帶地震表征難、火山岩物性特征定量描述難等三大難題,開闢了火山岩氣藏儲層預測的新途徑,這標志著大慶油田形成了世界領先、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火山岩勘探關鍵技術。姜傳金利用儲層預測研究成果,指導部署的9口深探井,火山岩預測符合率達到100%,與一般深層探井成功率均小於40%相比,僅此一項就至少節約勘探投資1.5億元,這使徐家圍子中部10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探明儲量目標得到落實,創造了我國天然氣勘探的奇跡。

  讓紅旗飄得更紅,就必須發揚吃苦耐勞精神,打造一流團隊。記者在大慶油田歷史陳列館參觀的時候,發現一張用紅紙書寫的『決心書』,雖然有些褪色,但上面的一句句誓言和三十個名字,卻仿佛向人們講述著幾年前那場驚心動魄的戰斗。

  那是在2004年,昇深2號井經過多年在高溫高壓條件下生產,套管已經嚴重腐蝕,周圍開始產生漏氣,就像一顆『重磅炸彈』,一旦『爆炸』,後果不堪設想。為了徹底消除安全隱患,油田決定對其進行水泥封堵,但由於施工難度大、危險性高,聯系了幾家國內的施工單位,都不敢嘗試。在這種情況下,井下作業分公司修井107隊臨危受命。隊長趙傳利在向大家傳達完上級的命令後,說:『弟兄們,咱們大仗小仗打了不少,從來沒熊過;這次是真正考驗我們的時候,咱107隊絕不能當孬種!大家有沒有信心啊?』『有!』30個人發出了同一個聲音。在莊嚴的氣氛中,隊裡的5名黨員和乾部率先在『決心書』上寫下了自己的名字,全隊沒有一個人退卻。30個名字,同一個決心:『一定要拿下昇深2!』

  7月28日,放噴點火降壓開始了。當放噴閘門開啟點火的一剎那,巨大的氣壓頂得閘門發出嘶嘶尖叫,四五十米高的火柱衝天而起,百米內熱浪襲人。190多個小時後,井內壓力逐漸降了下來,而大家的心卻更緊了,更艱巨的考驗和更大的危險還在等著他們。

  8月6日8時40分,施工車組的轟鳴聲,讓本來在緊張氣氛籠罩下的昇平鎮擁護村,更加透不過氣來,壓井開始了……接著是卸井口、裝井控。這道工序相當於拆除炸彈的引信,一旦失控,井場周圍方圓幾裡將遭到毀滅性破壞。消防車、救護車等嚴陣以待,現場所有人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兒。隨著現場總指揮的一聲令下,由隊長趙傳利和黨支部書記黃志虎以及副隊長、兩個班長組成的『黨員突擊隊』,衝上井口實施封堵。五名勇士沈著冷靜,默契得就像一個人,僅用40分鍾就完成了全部操作。封堵成功了!大家歡呼擁抱,喜極而泣。

  敖古拉采油隊地處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境內,這裡是有名的大慶西風口,黃沙起時,遮天蔽日,吹得眼睛乾澀、皮膚皸裂。長年在這裡工作的女工不僅要克服風沙的侵害,還要忍受別離親人的痛苦,很多人起早貪黑上班,想見孩子一面都挺難。采油隊黨支部千方百計地改善衣食住行條件,開闢各類活動室,組織黨員布置了『親情牆』,將每個家庭的集體合影懸掛上牆,舉行工藝品制作比賽,豐富大家的業餘生活。多彩的生活,舒解了職工對家的思念,增強了員工的歸屬感,並產生了強大的凝聚力。

  敖古拉采油隊年輕的黨支部書記徐亞東告訴記者:『作為黨員一定要把群眾的利益擺在首位。只有把員工當成自己的親人,把油田當成自己的家,為他們解決思想負擔,纔能讓大家安心工作,更好地為國家作貢獻。』簡單朴實的幾句話,讓我們看到了新一代大慶人的精神和責任。

  采訪即將結束,心中感慨無限。遙想當年大會戰時期,大慶人頭頂藍天,腳踏荒原,憑著滿腔熱情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下不畏艱辛艱苦創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而今,大慶油田進入了依靠科技發展的新時代,大慶精神有了新的繼承和發展。大慶人用不斷提昇的先進思想和鐵人精神豐滿著騰飛的羽翼,為實現『百年油田』的穩產目標創造新的業績,為黨旗更加鮮艷譜寫著新的輝煌篇章。

責任編輯:劉華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