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單元
只設一個車庫
25日清晨,哈市道外區長安城小區古典色彩的樓宇沐浴在朝陽下格外迷人。小區內的街路上,除留有只能保證車輛正常通行的狹窄空間外,道路兩旁的空間幾乎都被私家車佔據了。『車龍』給業主們的出入造成了影響,由於車輛時常停靠在居民樓下的車庫門前,車輛進出車庫都成了難題。
業主楊先生告訴記者,這個小區的車庫實在太少了,五六層的居民樓每個單元只有一個車庫,有的居民樓下甚至沒有設置車庫。去年小區居民一入戶,十五六萬一間的車庫便被搶購一空。剩下的有車業主手裡握著錢乾著急沒辦法。
設計不合理
車庫改商服
在道外區永平小區,業主王先生告訴記者,這個小區不僅車庫數量少,車庫設計的格局也不盡如人意。每個車庫的面積都在三四十平方米左右,這對業主們來說很不實用。一些人便將車庫買下來,改做商服。沒有合適的車庫,許多業主曾想過將車停放在附近的一家超市的地下停車場裡,但那兒一夜的停車費要三四十元錢。
配套不完善
業戶不方便
道裡區歐洲新城小區內外同樣車滿為患。據介紹,該小區實有車輛900多臺,其中500多臺私家車在外『流浪』。小區有車業主趙先生說,他之所以不選擇地下停車場,是因為停車場的設置不合理。不僅不能做到住宅直通停車場,而且只設置了一個出入口,十分不方便。
記者調查發現,哈市建成較早的一批居民住宅小區已遠遠無法滿足有車居民的存車需求,可令人無法理解的是,一些新建高檔住宅小區的停車場車位配套建設同樣存在著嚴重滯後的問題,造成大批私家車無家可歸。
在采訪中,很多小區居民反映,小區停車場車位少,造成業主買不到車位,主要原因是小區在前期開發設計上,沒有考慮到業主對車位的需求。而先天的不足,後天往往無法滿足,因此應該在開發建設初期對停車場進行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