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8日電 27日,省禁毒辦主任、公安廳副廳長王小溪通報近3年來全省禁種鏟毒工作情況後,針對如何鞏固擴大『零種植』、確保『零產量』的目標回答了記者的提問,指出種毒後加工成毒品達千克以上可判死刑,並公布:公安部門禁毒實行舉報有獎制度,並將切實保衛舉報人的安全。
記者:我省種植毒品原植物較多是什麼原因?今年鏟除的22畝毒品原植物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
王小溪:我省種植毒品原植物較多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受高額利潤的刺激。種一畝罌粟相當於種100畝玉米的收入。特別是近幾年,隨著打擊力度的加大,毒品數量越來越少,價格就越來越高,對一些不法分子的誘惑也就越來越大。二是地理條件適宜。我省幅員遼闊,土地肥沃,森林覆蓋面廣。特別是林區,山高林密,地勢險要,常人很難到達,十分便於隱蔽,適合種植罌粟。三是一些邊遠地區多數是移民,他們當中有些人思想觀念落後,法律意識淡薄,經受不住誘惑,為追逐暴利,鋌而走險,進行種毒違法犯罪活動。今年全省鏟除的22畝毒品原植物,主要分布在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佳木斯、雞西、雙鴨山、伊春、七臺河、綏化、黑河等10個地區,但都是零星種植,沒有大面積種植的。
記者:舉報種植毒品原植物違法犯罪活動是否有獎勵的規定?怎麼來執行?
王小溪:幾年來,為了調動全社會力量同種毒違法犯罪活動作斗爭,我們實行舉報種毒違法犯罪活動獎勵制度。對此,我們每年都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等媒體公布舉報電話和獎勵辦法。對於舉報有功人員,一經查實,我們給予現金獎勵,同時我也承諾,對那些舉報毒品犯罪的公民,要依法為其保密,對打擊、報復舉報人的,依法嚴懲。
記者:國家法律對毒品犯罪處罰非常嚴厲,對制毒、販毒犯罪嚴重者可以被判處死刑,種毒犯罪是否有判死刑的規定?
王小溪:對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犯罪,我國刑法雖然沒有判處死刑的規定,但是量刑也是相當高的,如果在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後,又加工制造毒品(鴉片)的,數量在1000克以上的,可以判處有期徒刑15年、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記者:眾所周知,抓『毒販子』是相當危險的,同種毒違法犯罪活動進行周旋是否存在危險?
王小溪:禁種鏟毒和緝捕種毒違法犯罪同樣是相當危險的,可以說,有時比抓『毒販子』還危險。禁種鏟一道查緝種毒違法犯罪分子的危險不僅來自不法犯罪分子本身的反抗,還來自於惡劣自然環境的威脅。在每年的踏查鏟毒行動中,由於森林環境和條件的惡劣,有的禁毒民警全身皮膚潰爛,有的由於陰冷潮濕,患上了嚴重的腎病,有的由於痔瘡發作,導致大腸脫落在體外。同時,一些種毒犯罪分子為了對抗禁種鏟毒行動,隨身攜帶槍支和刀具,一旦遭遇,公開與我禁毒民警進行對抗。有的種毒分子還在罌粟地附近挖陷井、設地槍、埋『炸子』,偷襲禁毒民警。大興安嶺地區松嶺公安局的禁毒警察在山上踏查和鏟毒過程中,曾3次趟響地槍,險些造成重傷;樺南林業公安局6名民警在三岔河屯鏟毒時,遭到種毒犯罪分子手持獵槍的圍攻和襲擊,警察被打傷,警車被推翻。幾年來,全省先後有30多名民警在同種毒犯罪分子作斗爭中負傷或致殘,危險程度相當高,成績來之不易。全國有119萬公安民警,每年有500多名犧牲,有8000多名負傷,可以說時時刻刻都在流血,天天都有犧牲。而禁毒民警是公安民警中犧牲和負傷人數最多的警種。
記者:黑龍江省林業地區的禁毒工作如何開展?
王小溪:黑龍江的地域比較復雜,有林業、礦區和農墾,行政管理相互交叉。但是在禁毒問題上是統一的。林業地區是禁毒工作重點單位,也是禁毒委成員單位,他們都按照『守土有責』的原則,抓好分內的工作,同時,通過禁毒委辦公室來協調和指導他們開展禁毒工作,不管是踏查、航測、衛星遙感監測以至獎勵都包括林業系統,治理和打擊毒品違法犯罪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