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8日電 『十一』黃金周即將到來,很多市民都想借長假好好保養一下身體,記者為此采訪了市中醫院專家,為市民指點長假『養生』的正確方法。
藥補未必人人獲益
市中醫院中西內科主任醫師龐姝弘告訴記者,隨著長假的臨近,來抓補藥的市民人數很多,但經檢查,真正有病需要進補的患者卻不多。
龐姝弘介紹,秋天氣候乾燥,人們容易出現陰虛火旺,繼而出現皸裂、口鼻乾、雙目乾澀、乾咳等各種乾燥癥狀。市民應盡量以食代藥。多吃滋陰潤燥的食品。龐姝弘提醒市民,藥補前一定要先到醫院檢查,根據醫囑酌情用藥,對於人參等名貴中藥,不應隨意過量食用,以免造成鼻孔流血、血壓昇高等癥狀。
胃病高發期少食辛辣
秋季是胃病的高發期,也是慢性胃炎患者關鍵的調養期。市中醫院消化內三病房主任周恆軍認為,秋天應少吃如辣椒、茴香、火鍋麻辣燙等辛辣食物,這類食物不僅加重秋燥,還會加重腸胃負擔,易使體溫、血糖上昇,使人萎靡不振,產生疲憊感。尤其是感冒發燒、久病體虛、胃腸病患者等更要忌食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
長假期間,周恆軍建議,飲食要以防燥護陰、滋陰潤肺為主,多吃芝麻、糯米、蜂蜜、梨、蓮子、銀耳、蘿卜等柔潤食物,同時注意葷素搭配、平衡膳食。
啤酒喝多了損害健康
長假期間免不了親友聚會。市中醫院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朴勇洙認為,啤酒性屬陰寒,秋冬季節飲用過多易傷脾胃,秋冬季飲酒最好選擇白酒和紅酒。秋季是痛風的多發期,邊喝啤酒邊食用動物內髒、海鮮類等,引起痛風的幾率很大。
朴勇洙說,很多市民吃火鍋時,除了愛吃涮品,還喜歡喝湯。朴勇洙認為,火鍋中肉類、海鮮中所含有毒物質都融於湯中,大量飲用易引起痛風,嚴重時會損傷腎功能。因此,吃火鍋應盡量少喝湯,為防止痛風,還可同時食用一些新鮮的黃花菜。平時市民可多飲些紅茶,以防痛風。
東北人不宜『春捂秋凍』
長假期間,一些上班族特別制定出整套練身計劃,由於想睡個懶覺,市民多選擇晚間鍛煉。朴勇洙認為,從中醫角度考慮,秋季晚上過量運動有損『正氣』。
朴勇洙解釋說,中醫講究『日西而陽氣已虛,氣門乃閉』,秋季是風濕病的高發期,由於秋季處於夏冬交替之際,晚上較為陰涼潮濕,且人體的各種機能正處於適應階段,劇烈運動和大量出汗,不利於人體各種機能的運行規律。從中醫學的角度講,人體的生物鍾應順應大自然規律,秋季適宜早睡早起,每天所需的睡眠時間為7至8個小時。
此外,朴勇洙認為,『春捂秋凍』並不適合東北的天氣,由於北方早晚溫差極大,所以市民應注意保暖,適當添減衣物,以免著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