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哈爾濱9月28日電 中國正在其東北部實施一個龐大的糧食增產計劃,斥巨資加快這裡的中低產田改造,利用10年左右時間使糧食生產能力在現有基礎上提高100億公斤以上,進一步發揮其在保障中國糧食安全方面的作用。
中國政府最新公布的《東北地區振興規劃》提出,要在東北地區建成『現代化國家級商品糧基地』,確保其具備穩定的糧食生產能力和商品糧供給能力。
據國務院振興東北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的數據,近年來,東北糧食產量在全國比重不斷上昇,為全國糧食供求平衡和糧食安全做出了較大貢獻。去年東北糧食產量達822.5億公斤,佔全國的16.6%。
中國東北地區擁有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的東北平原黑土帶,是中國最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其中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耕地面積約3億畝,佔中國耕地總量的16%。
農業專家認為,由於水利設施不完善,東北尚有大片低產田,糧食增產潛力很大。
《東北地區振興規劃》提出,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大中低產田綜合治理改造、品種改良與技術投入,提高耕地等級,建設糧食單產在500公斤/畝左右、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高標准基本農田。
中國政府表示,將進一步加大對東北地區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良種繁育和農機裝備的投入力度,加快農業服務體系建設,推廣先進適用農業技術。『十一五』期間通過多渠道籌集資金,將先期改造中低產田6000萬畝。
來自中國權威科研機構的專家分析認為,東北具有肥沃的黑土資源,如果進一步改善其生態和生產條件,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再增加100億公斤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黑、吉、遼三省目前已啟動這項投資龐大的糧食增產計劃。據吉林省政府有關負責人透露,吉林規劃利用5年時間,投資265億元人民幣,實施增產50億公斤商品糧工程。
中國最大的商品糧生產省份——黑龍江省政府副秘書長王大為說,黑龍江將建立總面積達1億多畝的現代農業綜合試驗區,大幅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將商品糧年產量從250億公斤提高到300億公斤。
遼寧省也在多方采取措施,促進水稻機械化栽植面積達到100萬畝,綜合運用農藝技術等措施,使水稻年產量突破50億公斤。
在今年遭受到嚴重乾旱的情況下,東北地區仍然保持了較好的糧食生產勢頭。根據氣候等方面的因素綜合分析,今年黑、吉、遼三省糧食總產有望與上年持平,其中水稻增產幅度明顯。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主任尚強民說,稻谷產量連續增產,改變了稻谷當年產量低於當年國內消費量的局面,國內稻谷市場實現了新的平衡。這個平衡對於確保國內的糧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國家統計局此前發布統計,受食品價格大幅上漲影響,今年8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6.5%,為今年月度最高漲幅,連續4個月創出新高。其中,糧食價格上漲6.4%。
目前,中國政府已采取一系列措施穩定糧食市場價格、保證市場供應。國家發展改革委的官員表示,把糧食價格穩定在目前的水平,有利於在保證農民增收的基礎上穩定價格總水平。
由於全球糧食減產和石油價格上漲,自2006年下半年以來,全球范圍內玉米、小麥和大豆等糧食價格持續上漲。去年全球谷物產量19.85億噸,比上年減產3300萬噸,其中小麥減產2700萬噸。全球糧食庫存降到20年來的最低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