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9日電 金秋時節,在延壽縣、湯原縣、泰來縣、樺川縣等縣市超級稻高產攻關田,一片片金黃的麥浪搖曳著豐收的喜悅。從中國超級稻專家組對我省超級稻測產現場傳來喜訊:我省超級稻創寒地水稻單產新紀錄,部分超級稻高產攻關地塊畝產已突破800公斤,創我省歷史最高水平。中國超級稻專家組認為,在產量水平方面,在同類寒地地區,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為進一步增加水稻產量,提昇生產能力,促進農民增收,年初以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農業科技引領作用,采取一系列積極有效措施,大力開展科技增產攻關,組織實施超級稻示范項目,使我省水稻畝產量屢創新高,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延壽縣、湯原縣、泰來縣、樺川縣等縣市超級稻示范推廣面積已達到550萬畝。
9月24日-27日,我省農委聘請並組織中國超級稻專家組、省水稻專家測產驗收組,對我省承擔的農業部超級稻示范推廣項目、超級稻新品種選育項目、東北超級稻粳稻推廣產學研結合模式示范項目和省農墾總局水稻大面積高產攻關等項目進行測產驗收。專家組在延壽縣對省農科院的龍稻5號的測產結果為802.1公斤/畝;省水稻專家測產驗收組在湯原、泰來縣對省農科院的龍粳14、松粳9超級稻品種進行測產,結果分別為840公斤/畝、817公斤/畝;在省農墾總局水稻大面積高產攻關田,推廣品種的空育131、墾稻12、墾鑒稻6,產量都超過計劃指標700公斤/畝;在建三江農場空育131的驗收產量在900公斤/畝左右。
近幾年,我省在播種面積略有增加的情況下,全省糧食生產連續四年增產,在一定程度上,依靠科技提高糧食單產功不可沒。今年超級稻單產實現歷史突破也證明了這一點。中國超級稻專家組認為,寒地水稻現已成為我國水稻生產的新的重要生長點,近年來,黑龍江省農業科技人員在育種、栽培理論和實踐方面,豐富了寒地水稻科學,闖出了寒地超級稻的新路子。目前,我省經農業部審定的龍稻5、龍粳14、松粳9、龍粳18超級稻四個品種均由省農科院選育。
關鍵詞:超級稻
進入上世紀80年代後,全世界無論是常規稻還是雜交稻,其產量均出現了徘徊。1981年,日本最早提出水稻超高產育種。1994年,國際水稻研究所通報了該所育成的『新株型稻』,新聞傳媒以『超級稻將有助於多養活近5億人口』為題進行報道,從而引起了世界各產稻國的極大關注,『超級稻』這一名稱也因此傳遍全球。
『中國超級稻研究』是從1996年開始組織實施的農業部重大科技項目。1997年4月,農業部科教司與中華農業科教基金會在沈陽主持召開了『中國超級稻』專家委員會成立暨『中國超級稻』項目評審會議,決定由中國水稻研究所等11個教學和科研單位參加該項目,拉開了『中國超級稻研究』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