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潮起正是揚帆時——綏濱縣成功引進秸稈發電工程項目紀實
2007-09-29 14:13:25 來源:東北網  作者:於志剛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29日電 題:潮起正是揚帆時——綏濱縣成功引進秸稈發電工程項目紀實

  公元2007年9月27日,這是一個必將永載綏濱縣發展史冊的日子!

  『國能綏濱生物發電工程今天奠基了!』喜訊猶如長了翅膀一樣,迅速傳遍綏濱的每個角落,霎時綏濱縣的人民沸騰了。

  這個項目終於在綏濱人急切的企盼中,載著沈甸甸的希望『飛』進綏濱……全縣各鄉鎮的大街上、村道間人們爭相傳送著這個令人振奮的信息。為了親眼目睹這一歷史性的時刻,全縣各地群眾匯成人流湧向工程奠基現場……曾為這個項目宵衣旰食、殫精竭慮的綏濱人眼睛濕潤了。是啊,為了這一天,他們把汗水和苦水融在一起,用責任與堅定橕起了綏濱的『國能』。期望、付出、現實。當這個可以讓人享受一生的三步曲成功奏響時,那樂章的宏大與悠揚,讓綏濱人振臂歡呼、群情振奮、熱血沸騰……

  一次偶然的機遇

  綏濱縣是傳統的農業縣,以發展工業經濟來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思路久繞縣領導心頭,從原有的經濟結構看,必須超常發展二三產業,加速工業化進程;從原有的工業結構看,沒有擺脫小而散、檔次低、綜合素質差的狀況。要振興綏濱就要站在歷史的高度,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大力吸引外來資本。綏濱縣領導清醒地意識到:要想吸引外來資本,就要打造良好的投資環境,環境就是磁場,環境就是生產力、競爭力、吸引力,環境好,吸引力就強,誰能營造良好的環境,誰就能贏得發展的更大主動權。於是,綏濱縣把環境建設作為招商引資的『生命線』,堅持以硬措施治理軟環境。幾年來,不斷改善通訊、交通、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完善城鎮功能,構築招商引資平臺。與此同時,綏濱縣領導乾部南下北上,主動出擊,廣泛聯系客戶,引進投資項目。廣大乾群的注意點和興奮點都集中到招商引資上,掀起了人人議招商、想招商、乾招商的滾滾春潮,奇跡般地實現了招商引資的『橕竿跳』。

  2006年5月初,綏濱縣偶然聽說國能生物發電有限公司要在黑龍江省建設工程項目。該工程主要靠燃燒玉米秸稈進行發電,同時還可以給城鎮提供一定面積的供熱需求。這些也正是縣領導長期以來的一塊『心病』。綏濱縣主要農作物有玉米、大豆、水稻。其中玉米秸稈產量佔總秸稈產量的53.12%。長期以來,農民對秸稈的利用率不高,除少量用於奶牛飼料和農村取暖外,大量秸稈都被就地焚燒,給綏濱帶來了諸多安全隱患。此外,近幾年隨著綏濱縣城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原有的熱電公司供熱也已達到滿負荷。如果能夠成功的引進該項目,不但利用了再生能源,減少一次性有限能源消耗,同時也緩解了城鎮供熱緊張,正可謂『一石二鳥』。綏濱縣領導惟恐遺失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當即指派工業辦負責人到哈爾濱進行核實並盡早的與該公司的領導取得聯系。幾經周折,終於在5月中旬接觸到該項目的高層負責人,在聽取了綏濱縣的資源優勢和區位環境後,該公司決定對綏濱縣投資立項給予考慮。

  當聽到這個消息後,綏濱縣上上下下精神為之振奮,迅速成立了以縣委書記馬智凱、縣長楊賀新為組長的項目專項推進領導小組,並出臺了項目推進方案。信任與支持絕非從天而降,而是積極與付出的積累。對待國能項目,綏濱縣的態度是一切往前衝、往前搶。為了盡早能讓該公司人員深入到綏濱進行實地考察,項目專項推進領導小組多次派專人到北京邀請該項目的負責人,一次又一次的『登門拜訪』,該公司深受感動,終於決定指派專人到綏濱進行實地考察。

  百次坎坷的攻堅

  豐收是甜美的,但耕耘卻是艱辛的。5月中旬,該項目經理深入到綏濱進行初步考察。在縣領導的陪同下,項目經理察看了綏濱的能源狀況和地理優勢,決定回去反饋給高層領導。在此期間,項目專項推進領導小組又組織專人分批奔赴兄弟市縣對有關該項目的地方優惠政策進行調研,以結合縣情,提前擬備綏濱縣對該項目的優惠政策。同時為了爭取該公司的高層領導到綏濱做進一步的考察,縣領導專程趕到北京,憑著『不怕跑斷腿,不怕磨破嘴,不怕丟面子』的『三不怕』精神,再次成功的邀請到該公司的常務副總經理戰誼,他決定親自到綏濱縣進行深入的考察。5月27日,戰副總在楊縣長的一路陪同下來到綏濱。在接下來的幾天裡,戰副總對綏濱建設這個項目的可行性進行了深入的考察。通過幾天的考察,加上綏濱提出的優惠性的政策,他認為綏濱是可以搞這個項目。環環相扣的對接,步步為營的運作,使國能綏濱生物發電項目迅速在6月中旬哈恰會上草簽了合作意向書,綏濱人靠著真誠與主動,從『空中』搶來這個難得的項目。

  接下來的土地預審及熱點聯產規劃、環評報告、水資源論證報告、水土保持報告的編制、專家論證和審批,還有電力接入系統的評審、熱網可研報告修編等工作。在運作過程中,一份份緊鑼密鼓的基礎性工作,哪怕出現一點疏漏與失誤都會影響全局,都會影響形象,都會影響進程,難與易變了一線間的距離。綏濱縣縣長楊賀新強調:『開弓沒有回頭箭,關於國能項目,涉及到哪個部門,涉及到哪個人,一定要全力以赴!』縣主要領導每天調度項目的進展情況,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分析,全程參與了項目可研及環評過程,組織專門的工作組,對問題進行一一落實。

  敢吃螃蟹需要勇氣,而會吃螃蟹則需要智慧。一系列繁瑣的程序、論證以及為此項目跑省進京,綏濱縣面臨的都是『摸黑』前進的路。面對困難與壓力,如何破解?這個深刻的問題在綏濱人的眼中卻只有惟一的答案,那就是以最快的速度跑起來,給困難一個『威懾』,給機遇一個『平臺』。面對人地兩生的國能總部、省發改委、省國土廳、省水利廳等部門,每天辦事的人不計其數,如果等、靠的話,一定會浪費許多時間,綏濱的乾部想盡一切辦法,發揚不怕苦、不怕累、不畏難的精神,想方設法一關一關去闖,資源不足感情補,優勢不足服務補,綏濱就是通過這種人性化的方式拉近了彼此間的距離。

  天道酬勤。綏濱縣僅僅用了不到10個月的時間,不下百次的跑京進省,就完成了國能項目的所有前期基礎性工作,為未來發展贏得了時間。公元2007年4月12日,在哈爾濱長江大廈召開的綏濱縣生物發電工程可研評審會上,由省發改委特聘請的8位專家對國能綏濱縣生物發電工程可研報告進行認真評審後,宣布綏濱縣生物發電工程可研報告順利通過了。很多人說這是奇跡,如果把這個項目基礎性工作量化,平均每天要做完十幾項工作,如果按常規走路,這是不可觸及的一段距離。然而這些,不聲不響,只講實乾的綏濱人都做到了。綏濱人為爭取這個工程項目是厚積薄發、一路高歌,推進速度令人始料未及。綏濱縣委書記馬智凱用三個『千』形容項目的來之不易:『千辛萬苦,千言萬語,千方百計。』這不僅僅是政績,更是對一方百姓的深情與奉獻。

  千秋萬代的功業

  憑高遠眺來春風,一路潮水照眼明。國能綏濱縣生物發電工程項目可堪稱綏濱建縣以來最大項目,該項目本期計劃總投資2.9億人民幣,項目投產後,年產品銷售收入可達7276萬元,利稅2000多萬元,這是尤顯綏濱縣尊嚴與實力的立縣項目。對綏濱縣而言,這一項目更是發展史上的裡程碑,具有劃時代的影響。

  綏濱縣是典型的平原農區,農業比較發達,是產糧大縣。在每年的收獲季節,農業生產所產生的大量秸稈無法得到有效利用,堆積如山的農作物秸稈就成了農民和政府的『頭疼事』,因為沒有給秸稈找到很好的出路,大量秸稈或被焚燒,或被隨地扔棄,不僅困擾交通運輸和居民生活,更造成了環境的巨大污染和資源的大量浪費。秸稈焚燒是燒,發電也是燒,何不將秸稈集中起來燃燒並獲得能源呢?國能綏濱生物發電工程項目的落實將實現秸稈等傳統農業廢棄物『變廢為寶』,徹底解決這一歷史遺留的大難題。項目投產後,每年『吃』柴約13.17萬噸,僅賣秸稈一項每年就可為農民增收2000萬元。在給農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的同時,也除去了縣領導心頭久壓的一塊『頑疾』,更有利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深入開展。美好的憧憬浮現在眼前:我們仿佛看到一個能夠點亮綏濱未來的火種正在熊熊燃燒。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成功只是前進道路上的中途驛站,乾事創業的綏濱人必將用他們的智慧和辛勤在這片沸騰的熱土上書寫新的輝煌,一個更加繁榮、富強、文明、秀美、和諧的新綏濱將逐步呈現在人們面前!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