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10月8日電 題:『天更藍、水更清』——一位哈爾濱市民的夢想
『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給我們帶來了更多的生存環境思考,我希望未來生活中,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空氣更清新。』親身經歷了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哈爾濱市民劉天曉說。
雖然事情已經快過去兩年,但是談起2005年11月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56歲的哈爾濱市民劉天曉仍記憶猶新,『中石油吉化公司雙苯廠發生爆炸事故後,許多市民都沒有意識到哈爾濱會受到影響。一周後發布停水消息,大家都覺得很突然。我家裡的浴缸、水桶、洗衣機、礦泉水瓶啥的都接了滿滿的水,來應對即將到來的4天停水。』
『雖說沒有慌亂,但畢竟沒經歷過,許多人心裡多少都有一點擔心。不過,很快來自四面八方的幫助就讓我們感覺到這種擔心沒有必要。』劉天曉說,沈陽、牡丹江、綏化、伊春等許多兄弟城市伸出援手,幫助哈爾濱市民渡過難關。困難面前,我們沒有感到孤單,而是時常被眼前的一幕幕感動。
劉天曉告訴記者,水污染事件讓他切身感受到了水的珍貴,節水絕不僅僅是少花幾個水費,而是珍惜有限資源的一個大問題,他希望每個人都能有這種意識。
劉天曉以前也很少想過節水,從來都是流水洗手洗臉、流水洗菜,停水的日子讓他感觸很深,也從此學會了節水。從水污染事件起直到現在,劉天曉家堅持使用3個髒水桶。『洗臉用的水還可以擦地,然後再衝廁所,這樣一來,用水量下降了不少。如果每個人一個月能節約1噸水,那哈爾濱能節約多少水呀,要是全國呢,該多可觀啊。』
劉天曉說,水污染事件給所有人上了一堂印象深刻的環保課。教訓極其深刻,化工企業選址不當,結果給環境帶來了重大隱患。
作為一名普通市民,他希望政府有關部門能真正把好環境保護關,不要給子孫留下隱患,並希望更多的企業強化環保意識,不以犧牲環境來換取眼前的經濟效益。
『其實,環保不只是政府和企業的事,環境是我們大家的,從我做起,纔能減少污染,保護環境。』劉天曉說,其實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許多行為都在破壞著環境,像塑料袋、廢電池、餐盒等都是破壞環境的元凶,每個人都從點滴小事做起,愛護環境,會讓環境發生不小的改變。環保意識如果能真正深入到每個人的心裡,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空氣更清新的夢想就一定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