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14日電 10月12日,黑龍江省福彩中雙色球頭獎爆出奇跡——哈爾濱市一彩民單期中出6500萬元獎金,此巨額獎金創下了中國內地彩票獎金最高紀錄。消息一傳出,該彩票點立刻門庭若市,眾多彩民帶著艷羡的目光蜂擁而至,集體『信心大增,邊議論邊研究著購買的彩票號碼』。
近年來,隨著國內彩票業的迅猛發展和媒體的大肆宣傳,火爆的彩票市場、急劇膨脹的彩民隊伍和方興未艾的彩票經濟,以及由此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已成為社會經濟生活中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而許多專家學者已經開始冷靜地審視彩票熱帶來的種種負面效應。
九成以上人夢想一夜暴富
一夜暴富是多少人的夢想,隨著彩票的發行,讓一些人嘗到了『天上掉下大餡餅』的滋味。火爆的彩票市場使彩民似乎比股民更加忙碌。要想吃紅櫻桃,先得下地種樹。可是,彩票的出現,卻把這種看起來再正當不過的道理打了個七零八落:有人隨手扔下幾個硬幣,一不留神就成了百萬富翁,彩票激發了人的天性中本來就有的投機心理,於是,著了迷的彩民們把購買彩票當做『百萬富翁的生產線』。據一項對京、滬、粵三城市居民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九成以上人夢想通過中獎一夜暴富,購買彩票前有超過七成的人想的是中獎和娛樂,只有23%的居民想得最多的是善舉。
其實,彩票是一種運氣成分大於智力和體能成分的游戲。正如一位專業人士所說的:『購買彩票是參與一種游戲,游戲規則確定了中獎機會是隨機的,而且中大獎概率比較低。』因此,購買彩票就像你平常買票看電影,參與的過程就是尋找快樂的過程,所不同的是還有可能獲得令人心動的獎金,但千萬不可沈迷其中。彩票熱背後的『不和諧』因素亟待關注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和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發展,彩票逐步融入到普通百姓的生活當中,它已成為大眾娛樂消遣和熱心公益的一種生活方式。截至2007年5月7日,中國福利彩票今年銷量已達206.6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7億元,增幅達29.4%,為國家籌集福彩公益金71.24億元。
彩票業在促進公益事業、帶動就業、增加收入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特別是今年『邯鄲農行5100萬元金庫資金被竊、4300萬元購買體彩排列3』事件的發生,給彩票業的宣傳、管理等方面敲響了警鍾。
一是購買彩票對部分低收入居民家庭正常生活帶來一些影響。據調查,購買彩票的人群是收入較低的工薪階層、個體戶、退休老人,而收入較高的機關工作人員只佔了極小的比例。在低收入階層的彩民隊伍裡,他們希望通過中獎改變自己的人生,用他們自己的話說就是『買了就有一份希望,不買希望都沒有』,然而中獎的畢竟是極少數。如果購彩支出超出了其經濟承受能力,那就是適得其反。正因為低收入人群的特點,搏一把的心理極為濃厚。
二是少數人的賭博心理越來越強烈。據一些投注站的老板反映,多數彩民能以一種平和的心態,抱著碰碰運氣,或奉獻一份愛心的心態購買彩票,但也有少數彩民以一種賭博的心態,一次性投入成千上萬元購買彩票。前段時間醴陵一位新彩民聽朋友介紹倍投組三玩法,五天就損失18萬多元。這些彩民懷著『一次暴富』心理買彩票,置工作、生活於不顧,一擲千金,疏淡親情、友情,希望落空之後又自暴自棄,甚至鋌而走險,導演出一幕幕離奇的故事。
三是『博彩綜合征』等心理問題在少數彩民身上開始出現。許多人在購買了彩票後,總是以一種過於急切的心態盼著開獎,整日魂不守捨,坐臥不安。更有甚者,明明知道自己的彩票沒中,但總是把彩票和每一次的中獎號碼保留下來,經常不由自主地再次核對,生怕遺漏了大獎。有的人在屢買不中之後,情緒低落,乾任何事情都無精打采。在祁東縣洪橋鎮就曾發生過一彩民曾某因與百萬獎金擦身而過導致精神失常事件。
四是『彩票』走進了校園的現象嚴重。國家有關部門明確規定,要求各彩票銷售網點嚴格遵守『禁止向未滿18周歲者出售彩票和支付中獎獎金』的規定,在網點明顯位置設立標識,同時要求中小學校周圍200米內不得設立彩票投注站點,600米內不得設立彩票專營場所。盡管規定十分具體,但在個別地方,仍有部分學生在購買彩票。
五是『彩票』發行宣傳日益『蠱惑』人心。要正確地對待中獎與否的問題。但在實際宣傳過程中,存在著或多或少存在著誤導現象,導致部分人把購買彩票僅看成是一種『低投資、高回報』的賺錢工具。據調查,『投入2元撞500萬元大運』、『百萬巨獎,現金兌付』、『2元改變自己的命運』等宣傳標語時常可以在彩票宣傳點看到。
六是『彩票』助長了封建迷信的蔓延。為迎合某些彩民中獎急切的心理,社會上流行起了形形色色的博彩書籍,宣傳資料,這些東西充斥著濃厚的唯心主義色彩,對精神文明建設極為不利。更有甚者,一些自稱能預測大獎號碼的所謂『大師』、『仙人』,招搖撞騙,助長了封建迷信的蔓延。
彩票是把雙刃劍,有利亦有弊。彩票發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應當引起各級政府和彩票發行部門的重視,采取積極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熱點
關注
近年來,全球彩票業銷售額一直保持了10%以上的增速。到1999年,全球已有120個國家和地區發行彩票,銷售額高達1286.4億美元。美國的銷售量為364億美元;意大利為161億美元;德國為94億美元;西班牙為93億美元;英國為87億美元;新加坡的人均銷售量約合2500元人民幣。
彩票,對於政府來講是一種無任何風險的籌資手段,有些國家稱彩票為『微笑納稅』、『無痛稅收』,一般將彩票銷售的30%?40%作為公益金或國家稅收。對於社會公眾來說,也是『功在國家,利在個人』。
彩票折射社會心態
『一夜暴富』的美夢,可能每個人都做過。但是,有人只是把它當成一個玩笑,樂和樂和得了。可對於有些人來說,這並不是玩笑,而是目標,是生活的重心。買彩票,中大獎,幾乎成了他們的事業。彩票成為他們通往幸福之路的門票。
一張小小的彩票,折射出的卻是紛雜的社會百態。
彩票『中獎綜合征』
心理專家認為,彩民如果不能以一種正確的心態來看待彩票就會產生『中獎綜合征』,即在購買了彩票後,總是以一種過於急切的心態盼著開獎,整日魂不守捨,坐臥不安,還會進入強迫狀態。明知自己不該這麼去想,但就是無法壓制住這種想法。
有的彩民,知道自己的彩票沒中獎,但總是把彩票和每一次的中獎號碼保留下來,經常不由自主地再次核對。另外,有的人在連續幾次不中後,情緒低落,乾什麼事情都無精打采,導致抑郁癥。
35歲的張志輝自體彩、福彩以及各種球類彩票發行後,就成了一個『鐵杆彩迷』。每期必買,數額一次比一次大。短短一年,花去近3萬元。然而卻只中過有限的幾次小獎。去年12月,他一次性購買了2000注體彩,回家後就一直在幻想中獎後要如何過富裕的生活。第二天開獎後,卻只中了5個末等獎,共計25元。當即情緒大亂,大喊大叫,數次衝向陽臺,准備跳樓。全家5口人最後只得把他綁了起來。昏睡了半個小時,醒來後說的第一句話竟是『下期還要多買點兒!』
別把玩彩當成賭博
彩票中心有關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彩民購買彩票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要把彩票當成一種賭博,買彩票要有一顆平常心。彩票熱的冷思考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神州大地上掀起了一股『彩票熱』,大有『全民皆彩』之勢。有人說,這股『彩票熱』將導致彩票經濟的產生,各種有關彩票經濟的討論空前熱烈。一般認為發展彩票業有以下幾個好處:
一、融通資金。發展彩票業穴更一般意義上說是博彩業雪,能使政府在必要時可以有效地籌集分散在廣大居民手中的『閑散社會資金』,用於發展中國社會福利事業和中國體育事業;二、增加稅收。全國博彩業每年至少向國家上繳近17億元的稅款,國家因此獲得寶貴的社會發展資金;三、增加就業機會。彩票發行系統需要的專職人員及每年抽調的臨時人員為社會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四、博彩業的發展,會帶動印刷業、廣告業、旅游業、餐飲業、商業等相關行業的發展。
筆者認為,當前我國發展彩票應持謹慎態度。其一,從本質來說博彩業不屬於生產有形商品和無形服務的實體經濟。博彩業雖然可以解決一部分人的就業問題,也可以有一些稅收收入,但從本質上說它並不創造價值,而只是分配價值。
其二,博彩的過度發展容易刺激人的投機心理。博彩從經濟學上講是一種投機行為,尤其彩票更是一種符合概率論的無規律有規則游戲,是以通過偶然性實現以小博大、高風險高收益的投機牟利活動。
其三、容易加重貧富分化。彩票造就了新的百萬富翁,客觀上擴大業已存在的社會收入差距,造成了社會財富佔有新的不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