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沈陽10月13日電 繼遼寧率先完成1212萬平方米棚戶區集中改造之後,吉林、黑龍江兩省近兩年也相繼展開大規模改造工作,綜合各地數據,今年年底前東北三省約有3500平方米的棚戶區獲得改造。
棚戶區是我國在計劃經濟年代遺留的特定歷史產物。由於那時長期實行"先生產後生活"的建設思路,職工住房建設嚴重滯後,許多工人在企業、礦區周圍搭建簡易工棚居住,形成片片棚戶區。這裡缺乏水、電、道路等基礎設施和商業配套,房屋年久失修,居住環境十分惡劣。
振興東北戰略實施以來,東北三省經濟逐步走出低谷,呈現快速健康發展勢頭。各地下大力氣解決民生問題,讓人民共享振興成果。
從2005年開始,遼寧斥資上百億元,對城市內單片面積在5萬平方米以上的棚戶區進行了集中改造,共拆遷舊房1212萬平方米,建成新居1931.5萬平方米,使120萬名棚戶區居民喜遷新房。今年遼寧又對餘下的近300萬平方米棚戶區開展改造,預計年底前如期完成。吉林省也從2006年開始,對全省1500萬平方米的棚戶區集中改造,今年將全部完成改造任務。黑龍江省在去年改造269萬平方米危房棚戶區的基礎上,今年計劃完成230萬平方米的改造任務。記者采訪中了解到,東北棚戶區改造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商品房建設,政府作為開發建設主體,對拆遷居民普遍采取"拆一還一"等優惠政策,使拆遷改造真正惠及廣大百姓。遼寧省建設廳住宅與房地產處處長王殿武告訴記者:"政府承擔改造資金的籌集任務,並在法律規定范圍內減免土地使用等稅費,大幅降低了建設開發成本,每戶只掏1萬元錢即可回遷50平方米左右的新房,不增加群眾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