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爾濱秋菜消費調查--四季餐桌品種豐富 購買量減少
2007-10-15 05:12:30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鞠紅梅 張大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0月15日電 明媚溫和的秋日陽光下,一排排大蔥、一棵棵白菜靜靜地躺在小區庭院裡、廣場上、人行道邊上———晾曬秋菜是10月裡哈爾濱大街小巷每年固定出現的畫面。大多數哈爾濱人沒把它當做什麼特別的景致,這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秋天到了,秋菜上市了,買點秋菜在外面晾去水分,再拿回家貯存,這是風俗,也是習慣。任憑居住環境如何變遷,物質生活如何豐富,貯存秋菜是生活必須也好,是慣性運動也罷,今秋,多數家庭還是購買了秋菜。但菜農菜販仍有異於常年的體會:買秋菜的人不見少,但每人的購買數量卻少了很多,今年秋菜不好賣。

  從晾曬秋菜的場面上也可見端倪:每一排蔥、每一堆白菜的顆數都不多。小區裡、廣場上竟然常見有人坐在三五十棵蔥旁,細心地把每棵蔥的綠葉剪掉、把蔥白上沾了泥的外皮扒掉、把蔥根上的泥一點點擼掉。安詳寧靜的神態傳達著,四五角錢一公斤的白菜、大蔥帶來的是面對冬天時心底的踏實和生活的充實。

  購買人數不減購買數量縮減———菜販感慨今年秋菜不好賣

  大蔥剛成熟,綏化的鄭萬福就到地裡裝了一車運到哈爾濱市區。這是他在哈爾濱賣秋菜的第四個年頭了。根據他對市場的預測,今年夏菜價格上漲,估計到了冬季菜價也低不了,市民肯定能多買點秋菜貯存起來留著冬天吃。而且今年大蔥量多質好價格低,上周的價格是每公斤0.5元,去年同期每公斤是0.6元。今年的大蔥肯定能好賣。誰想到只賣了一周,鄭萬福就不得不推翻了自己的設想,他告訴記者:『今年的大蔥賣得最不好。』別看買的人挺多,每天都有四五百人來買,一天都不得閑,但都是一捆兩捆地買,一捆一二十公斤,一天也就賣掉2000多公斤。他4年前剛賣大蔥時,一個早晨就能賣出3000公斤。即使是去年大蔥價格高,一車大蔥不到一天也就賣光了,今年運來一車大蔥兩天纔能賣完。

  雖然哈爾濱市每年秋菜種植品種都達到十種以上,但市民貯存秋菜以大蔥、土豆、白菜為主。市農委相關人士說,大蔥家家必吃,而且好貯存、不怕凍,不像白菜怕凍、土豆怕曬,因而大蔥是秋菜中最受市民歡迎的品種。

  雖然今年菜販感覺大蔥不好賣,但比起白菜和土豆仍然強了不少。平房區平房鎮的宋巧娟年年來市區賣菜,她感慨,以前一家一天就能吃一棵白菜,現在別說城裡,就是鄉村人家一棵白菜也能吃好幾天,買白菜再沒有像以前二三百公斤買的了,一家也就買個一二十棵。買50公斤以上的都是要醃酸菜的,但現在人們經常說酸菜沒營養,吃酸菜的人也少了。三四年前白菜一拉來,大家都搶著買,兩三個小時賣完一車,現在一車2500公斤得賣一天。到城裡賣秋菜的活兒越來越不好乾了,眼下外地來平房收菜都是每公斤0.24、0.26元,拉到城裡每公斤0.4元,一車能比在地頭賣多掙300元,就為了這300元纔堅持來城裡賣菜的。

  克山來哈爾濱市賣土豆的王磊有同樣的感受,他說,他家的土豆是25公斤一袋25元,1元一公斤和去年一個價,但去年一車土豆一天就賣完了,今年一天纔賣四五十袋,一車兩天纔賣完。並不是買的人少,而是單戶購買量下降,多數家庭就買一袋。

  蔬菜南北交流溫室大棚發展———往年教訓換來購買的謹慎

  居民秋菜購買量減少並不是今年纔發生的新鮮事。秋菜上市放秋菜假,一次性購買幾百公斤秋菜吃整個一冬的情況早已一去不復返。市農委工作人員介紹,這種現象是從市民居住條件變化開始的,以前不少家庭都有地窖,買完秋菜晾曬完畢放地窯裡就行,現在大家只能把秋菜放在陽臺上,存放空間少了,市民想多貯菜沒條件。此外,南北蔬菜大流通繁榮了哈爾濱市冬季蔬菜市場,以前夏季纔能吃上的豆角、茄子、菠菜等夏菜,冬季也買得到,市民不存秋菜照樣過冬。這兩個客觀條件從根本上動搖了秋菜在冬季餐桌上的地位。

  近年,為了讓市民四季餐桌品種豐富,哈爾濱市大力發展棚室農業。市農委有關人士介紹,目前哈爾濱市有大棚菜10萬餘畝、溫室菜萬餘畝,已達到蔬菜總種植面積的1成以上。棚室面積近年以每年300畝左右的速度均衡發展,通過不斷采用新的栽培技術,讓哈爾濱市一年四季都能生產葉菜。即使像秋菜主力品種的白菜,哈爾濱市今年也新引進了南韓的早白菜品種,四五月份市民又可以吃上地產新鮮白菜。政府的努力進一步豐富了市民冬季餐桌,也更加削弱秋菜的作用。

  從人們觀念的變化講,近年,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結婚成家,對秋菜市場的衝擊比較大。今年32歲的中學老師秦女士說,買完秋菜要在外面晾曬,天冷上凍了再搬到屋裡,還得找既不讓菜凍了又涼爽的地方,平時還要經常倒垛整理、摘除黃葉,保存不好還會爛掉。平時工作都挺忙,沒時間和精力想貯存秋菜的事。即使算經濟賬貯存秋菜也不合適,除去秋菜的水分流失、爛葉爛幫,價格也差不了多少。現在的人還都重視食品營養,自家貯存秋菜不當營養流失大,不如冬天買新鮮綠葉蔬菜營養豐富。

  秦女士的想法頗具代表性,從菜農菜販的反應可知,現在購買秋菜的大多數是老年人,罕見年輕人。即使老年人是秋菜的忠實購買人群,但購買量也在下降,也源於秋菜目前在家庭食品中地位的變化。家住經緯街的楊桂英說,她家一直非常重視貯存秋菜,而且還醃漬酸菜、晾曬乾菜,去年家裡存了一陽臺的蘿卜、土豆。可是到了冬天,可選的蔬菜種類太多了,一直到今年開春,乾菜和蘿卜、土豆都沒吃完,而且蘿卜慢慢都放壞了,一邊吃一邊扔,天天換著花樣給家人做這些菜,就想都『打掃』完,結果兒女都有意見了。今年吸取教訓,除了醃酸菜和買了25公斤大蔥外,其餘什麼秋菜都沒買。

  貯菜方便生活帶來心底踏實———居民享受家有存菜的日子

  秋菜上市的這幾天,退休居民李志華的生活一下子充實起來,雖然自家買的大蔥已經整理得乾乾淨淨放在街邊晾曬了,但她還是天天和鄰居們一起在街頭賣菜車前轉悠,看看別人都買多少、質量如何,生活中增添不少趣味。看到一個年輕人陪父親來買大蔥,她和鄰居交口稱贊。她說,現在能跟父母一起來買菜搬菜的年輕人太罕見了,兒女們常勸我別再存秋菜挨這個累了,他們常常多給我塞點錢,讓我冬天現買現吃。其實我也明白,像大蔥雖然是每公斤0.5元,但扒去外皮、剪掉綠葉後就得相當於每公斤1元錢了,可還是比冬天買便宜點。孩子們哪懂過日子啊。不存秋菜過冬心裡沒底,即使是少買點心裡也踏實。如果兒女回來想要什麼菜,從我這裡拿也方便。

  10月份開始貯存秋菜已經是老年居民根深蒂固的觀念,一位老年居民說,秋菜車開到小區門口,和老伴、周圍的鄰居一起購買,融入這種生活氣息濃郁、共同勞動的場景,身心愉快。這不僅僅是一種慣性的運動,更是對心理需求的滿足。

  冬季醃一缸酸菜、存一陽臺秋菜,雖然在大部分年輕人眼裡費時費力,得不償失,而對於一些中老年居民,卻是一種生活享受。南崗區一位中年市民每年必醃酸菜,她說,現在年輕人不常做飯都沒這種體會,其實每天做飯都得考慮做什麼菜,天天做、天天換花樣是件費心事。我特別喜歡冬天,撈出顆酸菜炒一炒、燉點湯、包個餃子都行,又省事家人又愛吃。有時候懶了不想買菜,拿出秋天貯存的土豆、大蔥就能做菜,即使冬天市場上的蔬菜再豐富,去買菜天冷路滑,買完回家途中還怕凍了,哪有在家裡拿點存菜來做方便。所以秋菜上市時不存點秋菜怎麼行?

  秋菜成熟不賣直接進窖貯存———居民貯菜向菜農貯菜集中

  一面是秋菜生產面積不斷增大,一面是居民集中購買量減少,大量的秋菜正在逐漸摸索其他出路,而菜農窖貯則是秋菜目前的主要出路之一。農業部門近年一直指導農民增加窖貯量,幾年的貯窖經歷也讓菜農得到了實惠。

  阿城區阿什河鄉是哈爾濱市最大的秋白菜窖貯基地。阿什河街道辦白菜主產區農技職員關雲中介紹,這裡的白城村、南城村種植的白菜都是顆大葉綠的秋貯品種『北京新三號』,因為菜農的種植目的十分明確,就是為了窖儲。這裡共有2700棟菜窖,有土窖、有磚窖,有的在菜農院子裡,有的在住屋地下,深約三四米,最大的能貯菜二三十萬公斤,最小的也能貯菜一兩萬公斤。菜窖有氣孔和窖口調節氣溫,窖內裝有木架,白菜分層貯存,易倒垛、通風好。菜窖的這些特點決定了比在城市居民家陽臺上更利於貯存白菜,除去水分流失和黃幫爛葉,冬季可得總貯存量70%的淨菜。今年,該鄉又將貯存秋白菜5500萬公斤,可出淨菜3850萬公斤。這些菜在12月份至明年『五一』前出售,預計每公斤可售0.6元,比目前市價多出0.2元,菜農貯菜『錯時銷售』就可比上市時集中出售多掙770萬元。

  在哈爾濱市另一個重要的秋菜基地道裡區榆樹鄉,目前也是一派繁忙的貯存秋菜的景象。在這裡的民主、民泉、新鄉村,家家戶戶都有菜窖,蘿卜、胡蘿卜、甘藍、芥菜等今秋將貯存3000餘萬公斤

  窖貯讓秋菜昇值的事實吸引了哈爾濱市其他秋菜產區的菜農,平房區菜農也開始紛紛建窖貯菜。種菜大戶王維旺說,他家剛花了近10萬元建了大菜窖,今年種的白菜能收獲50萬公斤,由於自家人忙不過來,從播種、收割到存儲,都僱了工人,雖然僱工、存儲的費用增加不少,但冬儲的白菜開春賣價格將比秋菜高很多。除了供應各大農貿市場和小販外,省內還有很多城市的商販都奔『平房牌』白菜而來,春節前還會有外省的客商前來大量訂購,不愁賣不出去。

  秋菜產量增加菜車享受特權———政府對秋菜產銷仍然重視

  根據市農委相關人士估算,今年市民的秋菜購買量將比前三四年降低三成,但政府對秋菜產銷供應工作的重視絲毫沒有降低。根據農業部門專家分析,目前購買秋菜的群體集中在老年人、餐館企業和中低收入者上,但短期內居民家貯存秋菜的習俗不會消失,而且秋菜的購買量將趨於穩定。

  市農委蔬菜處秋菜生產形勢分析數據顯示,呼蘭、阿城變區後,今年市郊秋菜播種面積大大增加,總量達36萬畝,預計總產量將達95.35萬噸。其中,土豆14.09萬畝,比上年增加3倍多;白菜12.48萬畝,比上年增加1倍以上;大蔥3.95萬畝,比上年增加56%。此外,還有青紅蘿卜、胡蘿卜、甘藍、雪裡蕻等十餘個品種,除胡蘿卜總量同比減少10%以外,各品種種植面積同比均有所增加。

  早在秋菜還未上市之際,哈爾濱市已經決定,在10月1日至11月15日秋菜上市期間,市商務局、市公安局將向秋菜運輸車輛發放秋菜運輸通行證,這些車輛免收過橋費、過路費和10月份養路費。賣菜車輛進入市區的時間,除了按相關地方法規規定的早6時以前和晚9時以後外,今年還繼續實行了以往的中午11時30分至13時30分可進城賣菜的辦法。哈爾濱市除了一類街道及花園街、海城街禁止賣菜車輛通行外,其他街道一律放行。在不影響交通、環境的情況下,還允許送菜進城的車輛在無禁止停車標志的支路以上街道旁賣菜,也可以進入居民小區、大院賣菜。每輛車除了每天交2元衛生費外,不收取任何其他費用。

  市商務局菜籃子辦相關人士說,雖然現在每家貯存秋菜的量都不多了,但秋菜供應畢竟是大多數家庭關注的大事。,為了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買到秋菜,鼓勵菜農進城賣菜,哈爾濱市今年仍然采取這些惠農政策,受到市民和菜農的歡迎。可見,購買、貯存秋菜在市民生活中仍有分量。

  賣給加工企業外銷南方省市———本地秋菜拓展銷路

  為了讓秋菜不至於賣不出去,一些菜農在種植之初就與秋菜加工企業簽訂了銷售協議。香坊區向陽鄉今年種植了1.1萬畝秋白菜,省內的翠花集團訂單收購,雖然每公斤0.16元的收購價格不高,但菜農的菜種植的時候就有了買主,成熟後砍下來就讓車拉走,菜農種菜心裡有底。在道裡區榆樹鎮,三個秋菜脫水加工和醃漬加工企業與菜農簽訂近8000畝種植面積的訂單,榆樹鎮副鎮長孫文軍介紹,該鎮將有500萬公斤的秋菜被加工成50萬公斤乾品,訂單平均價格高於賣給菜販,每畝地菜農可多收入300元。

  在市區內賣不下去了,那就向外賣。一些農業合作組織積極向外拓展秋菜銷售渠道。香坊區向陽鄉是哈爾濱市重要的蔬菜外銷基地,一年外銷蔬菜700萬—800萬公斤。農辦主任劉玉賢說,目前全國蔬菜形成大流通之勢,冬季前期以北菜南運為主,後期以南菜北運為主,如廣州、上海等地基本不種植白菜等品種,秋菜一下來,山東、河北的菜販就紛紛來哈爾濱市收菜,南方菜販的收購穩定住了哈爾濱市秋菜價格,讓其不會在市民購買量銳減的時候下滑。今年外地菜販在哈爾濱市的白菜收購價格是每公斤0.24元,運往位於山東省的全國最大的蔬菜批發集散地,再從那裡轉賣至廣州、上海等地。南方市場上,白菜一棵棵地被包裝起來,售價可達每公斤2元,是在哈爾濱市收購價格的近10倍,如果哈爾濱市菜農將菜直銷到南方,利潤可觀。但目前還沒聽說過有菜戶向南方自銷蔬菜。這主要是由於路途不熟,從哈爾濱市至廣州,中途要給菜打兩次冷,如果沿途找不到冷庫,菜肯定全爛,沒人敢冒這個風險。好在目前一些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和售菜經濟人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直接向南方銷售秋菜將是哈爾濱市量多質優的秋菜最好的出路。

責任編輯:岳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