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科技園區展示魅力 農民人均收入高出全省51.4%
2007-10-15 10:43:15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楊興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0月15日電 位於南崗區的哈市首家國家級農業園區,大力推進農作物集約化高效種植、農牧標准化生產、農業生態旅游觀光等六大功能區建設,已建成中以合作奶牛標准化養殖、中美特種甜玉米種植等18個農業高新技術標准化示范園,去年園區內農民年人均純收入為5376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51.4%。

  『菁菁農業』連續刷新農機生產紀錄

  今年以來,哈爾濱菁菁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投資500多萬元,連續刷新哈市農機生產紀錄:第一家使用美國產195馬力大型拖拉機,第一家引進美國產高底盤的玉米噴藥機,第一家購買美國產青玉米專用收割機。

  『菁菁農業』大手筆購買農機,是該公司與美國通用磨坊合作生產甜玉米項目的『規定動作』。據了解,甜玉米是風靡北美、西歐的營養保健食品,其每道生產工序都有嚴格規范要求。

  今年,『菁菁農業』與園區農戶簽訂了兩千多畝耕地流轉合同種植甜玉米,租金每畝高達600多元,是農民正常收入的兩倍多,而『菁菁農業』種植的甜玉米大部分出口到日本、韓國,每畝的純收入達一千元。

  『菁菁農業』用現代裝備、技術提昇傳統農業,實現企業與農民『雙增收』,僅是南崗區紅旗鄉創建國家級農業園區的一個縮影。園區創建以來,紅旗鄉流轉耕地兩萬多畝,實施農業新科技100多項,全鄉農民人均收入增加450多元。

  20多知名農產品暢銷國內外

  農業產業化是以高素質企業為經營主體的集約型產業,是推進現代農業生產的必然趨勢。

  南崗國家級農業園區在創辦之初,就把引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作為『頭等大事』。在已建成的18個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園內,引入涉農企業60多家。引來了企業,就帶來了項目、資金、技術、人纔及市場。

  龍頭企業共實施世行貸款項目、開發行貸款項目、星火計劃項目、國債扶貧項目等系列農業項目130多個,完善了『種養加銷』等產業鏈、設施園藝『種貯加銷』和農業生態旅游觀光產業鏈。

  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園區內已形成紅星無公害特菜種植、華威優質飼料種植等12個農作物集約化種植園,組建了搖籃乳業、綠色實業等龍頭企業群體,形成了海順無公害肉、玉豐有機食用菌等20多個國內外知名品牌,產品遠銷到日本、韓國及臺灣、香港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

  政策扶持造出市郊最多專業村

  土地流轉給了企業,農民卻獲得了更多效益,這是南崗區通過政策扶持,打造出市郊最多專業村的結果。

  東昇村村民南吉田,是食用菌生產大戶。南吉田利用前後園子,建起了3個蘑菇溫室,盡管面積不到一畝地,但年純收入達到5萬多元,竟是種植玉米效益的200多倍。於是,東昇村有20多戶農民跟著南吉田學種蘑菇。這個小屯裡,建成蘑菇溫室37棟,日均生產蘑菇5000公斤。為支持鼓勵農民種蘑菇,南崗區於去年出臺了『以獎代補』政策:凡是種蘑菇成功的農戶,每平方米溫室一次性獎勵25元,去年年底,東昇屯一次獲得『蘑菇獎』27.7萬元。

  今年,東昇村又投資1000多萬元在大地裡建了62棟蘑菇溫室,南崗區再出臺更優惠政策:水電路免費修到溫室區(總造價近百萬元),一畝溫室補助1.7萬元。

  除了『蘑菇村』,園區內還有旭光『奶牛村』、前興隆『獺兔村』、紅星『特菜村』、曙光『鉛筆村』等一批特色產業村,30%以上的村屯形成了具有特色競爭力的主導產業。

責任編輯:呂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