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16日電 葦曳鶴舞,旭日冉昇;瑞雪輕覆,白樺婷婷,兩幅家鄉美景的壁畫,使龍江代表一踏進人民大會堂黑龍江廳,就感受到一股親切的暖流。
15日下午,黑龍江省代表在『家鄉廳』齊聚,學習胡總書記的報告,交流學習體會,有中外記者旁聽,並於17時在此集體接受中外媒體的采訪。據說在同一時間裡,人民大會堂還有11個代表團面對中外記者回答提問。
我是一名新代表,不了解往屆黨代會的具體程序。但是一名新聞記者的經驗和敏感告訴我,這是一個新事物,是十七大會議期間增強開放度、透明度的一個亮點。於是我會前就請教了資深代表和工作人員,他們告訴我,作為大會集中接受中外記者的采訪提問,已是慣例。十六大會議期間允許中外記者在全國15個代表團旁聽,十七大開放了30多個代表團,不僅允許中外記者旁聽,還規定半個小時提問。這麼大范圍的開放,在我們黨重大會議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我們的開放度、透明度,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就在十七大召開前,其開放度已初露端倪。代表選舉一開始,新聞媒體就將選舉工作的安排部署、政策規定、程序方法和有關要求,原原本本向社會公布。在推薦提名階段,新聞媒體做了廣泛宣傳,讓全社會了解代表選舉工作的進展情況。之後又把代表名單公示在媒體上。黨員、群眾參與的深入度、廣泛性是前所未有的。
開放度、透明度增強,是我們黨更加成熟、更加自信的表現。事實也在證明,擴大開放面,是一件利黨、利國、利民的好事。我國幅員遼闊,省情各異,多姿多彩。打開一個個省門、市門、自治區門,或行業門,全方位地把快速發展中的中國展示給世人,解答他們的疑問,宣傳我們的主張,是很有必要的。我們走出去招商,通過方方面面媒體推介我們自己,今天人家上門要和我們直接對話,我們持開放的心態,給人家一個了解我們的機會,對於我們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一個事半功倍的舉措。
黨代會向黨員群眾開放,我們做得越來越細;向中外媒體開放,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開了一個頭,今後會走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