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17日電 在生活中,親生兒女常回家看看成了老人們的期盼,可有些兒女們忙於日常工作,而忽略了老人的感受。在哈市道外區北棵社區傳頌著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有一位不是兒女卻勝似兒女的『編外女兒』——王福蘭。幾年來,這位『編外女兒』一直義務照顧著一對年過八旬的老夫婦。
2001年,從伊春市林業局退休的王福蘭隨丈夫來到哈爾濱市道外區北棵社區16號樓定居。在一次到市場買菜時,她看到一位80多歲的老太太拎著菜籃子很吃力,熱心的王福蘭上前跟老婦人嘮起家常,幾句話下來,就把兩人的關系拉得很近。聊天中王福蘭得知,老人家住在哈鐵工務段家屬區,家中還有一個老伴,老兩口從外地來哈投奔兒子,但兒子工作繁忙,家裡只有老兩口居住。幫老人把菜送到樓下後,王福蘭留下了自己的電話,從那以後,王福蘭就成了這老兩口的貼心人。想做什麼菜,老太太就提前給王福蘭打個電話,王福蘭把買好的菜送到家中;想吃餃子了,王福蘭就買來肉餡,包好餃子煮熟後再給老兩口端去,去看看老兩口成了王福蘭每天的必修課。有一次,老太太大半夜發高燒,打電話向王福蘭求助,王福蘭二話沒說趕了過去,醫生說再晚來幾個小時,老人就會有生命危險。
不久前,老兩口被兒女接走,臨行前的包裹全都是王福蘭一件件整理的,因為老太太心細,別人想幫忙她信不過。搬家後,老兩口還時不時給王福蘭打來電話,老太太心中過意不去,總是想請王福蘭吃頓便飯,但都被王福蘭一次次地婉言拒絕。采訪中,記者詢問老兩口的姓名,王福蘭卻說不知道,因為每次通電話時,老太太總是對王福蘭以『閨女』相稱。
北棵社區霸秀玲主任說,王福蘭做的都是點滴小事,但從這些點滴小事中卻感到了濃濃的鄰裡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