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真情時刻
搜 索
攜手走過半世紀 『金婚』夫婦講述50年的情緣
2007-10-19 06:39:08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林曉蕾/文 王忠岩/攝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0月19日電 隨著電視劇《金婚》的熱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婚姻生活,越來越多的人希望可以與自己的愛人度過『金婚之年』。在九九重陽節到來之際,記者走進哈爾濱市一對平凡的『金婚』夫婦家裡,聽他們講述了50年的相濡以沫。

  一見鍾情

  兩人約定一世情緣

  常守儒老人今年70歲了,50年前,他與大自己一歲的老伴王淑清喜結連理。50年過去了,當常守儒再次回憶起當年相識、相知、相戀的時光時,一臉溫馨、幸福的神情。

  常守儒與王淑清都是我省巴彥縣人。1954年,17歲的常守儒與18歲的王淑清進入巴彥縣文化部門工作,工作不久,二人雙雙被送進黑龍江省藝術學校學習。多纔多藝的常守儒與能歌善舞的王淑清一見鍾情。但兩個人都把這種感情埋在了心底,互相鼓勵,互相學習。

  藝校的3年學習結束後,常守儒與王淑清返回了工作崗位,兩人這纔正式確立戀愛關系。一年後,常守儒與王淑清組成了幸福的家庭,相約相伴一生。如今,半個世紀的歲月過去了,用常守儒的話來說,兩人誰也離不開誰了,『磨合了50年,當初對方的優點也感覺不那麼明顯了,對另一半身上的缺點更是習以為常了。』

  相互包容

  夫妻攜手走過50年

  談到如何順利走過『金婚』,常守儒與王淑清都不約而同地認為,最大限度地包容與理解對方,是婚姻幸福的保障。

  常守儒做了一輩子文化工作,『最近看《文化站長》感覺特別親切,那就是我當初的工作啊!』常守儒說,過去為了挖掘文化典型,到農村一『蹲』就是半年。常守儒以那代人特有的忠誠與執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他與王淑清共生育了一兒四女,但每次妻子生產,常守儒都未能守護在旁。對丈夫的工作,王淑清給予了最大的理解與支持,她默默承擔起了所有的家務。

  王淑清年輕時在巴彥縣農村做婦聯工作,每天除了工作,還要照顧兒女、公婆。早上天還沒亮,王淑清就要起床,去挑水、拾柴、做飯,將一家老小一天的吃喝准備好,她匆匆忙忙喝碗粥就趕去上班。當地人提起王淑清都說『那個潑辣媳婦,家裡家外都是把好手。』

  繁重的工作與家務壓在王淑清瘦弱的肩膀上,再『潑辣』的女人也無法承受。王淑清為此也吵過、鬧過、生過悶氣。每當這個時候,常守儒都任由老伴發泄自己的情緒。等到事後,常守儒開始發揮自己的『特長』,做起了老伴的思想教育工作。『老伴啊,你消消氣,我知道你為這個家付出了很多辛苦,我都記在心裡。我不是不想幫你,而是我實在是沒有時間,工作的事大,家裡的事小,組織把我放在這個位置,就是信任我,你就多體諒體諒我吧,等以後我退休了,家務活我全包了。』一席話,說得王淑清破涕為笑。

  兒女孝順

  恩愛夫妻安享晚年

  常守儒與王淑清養育的5個孩子如今都已經成家立業。提起自己的兒女,兩位老人的臉上寫滿了知足、幸福的表情。平時,幾個兒女輪流來看望老人,每天晚上都會接到兒女們打來的問候電話,到了周末、節假日,幾個兒女都帶著孩子回來看望老人,祖孫三代其樂融融。

  常守儒把兒女的成材歸功於老伴王淑清。『我過去根本沒時間管教孩子,全靠我老伴自己拉扯。』但有時候,常守儒也看不慣老伴對孩子過分嚴厲,每當這時候他就背地裡和老伴交流教育兒女的心得,希望老伴改變一下教育方式。

  1996年,常守儒退休在家後,開始幫老伴一起照看孫子、外孫,也學著做各種家務。他說,自己過去對老伴、對這個家付出得太少了,現在要開始彌補。

  去年,常守儒與王淑清把最小的孫子也送進了小學的校門之後,開始了自己豐富多彩的晚年生活。兩人走進老年大學,年輕時就會唱評劇的王淑清又重操舊業,常守儒則開始學習舞蹈,交際舞、拉丁舞,老人都能跳一段。老兩口還准備向『白雲』和『黑土』學習,趁著腿腳還利索,去幾個大城市,旅旅游、散散心。三亞、九寨溝、張家界等風景名勝已經列入了老兩口的旅游計劃了。

  隨著年歲的增長,向來好脾氣的常守儒偶爾也會像個小孩一樣,耍耍脾氣,遇到這種情況,脾氣急躁的王淑清反倒溫順了,她笑呵呵地走到老伴跟前:『老頭子,聽我給你來一段,如何?』說完不管老伴願不願意,自顧自地唱起來,她心裡清楚,老伴最愛聽自己唱評劇。果然,王淑清這一開唱,常守儒的心裡馬上雲開霧散了,一邊打著節拍,一邊聽著自己聽了50年也聽不夠的《巧兒采桑葉》……

責任編輯:張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