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19日電 伊春市旅游局在2005、2006年全市綜合管理類部門行風評比中,名列第一,並連續4年被評為伊春市行風建設優秀單位,2005年還被省旅游局推薦為國家行風建設先進單位。
服務型機關服務基層
隨著行風建設的深入開展,伊春市成立了旅游系統行風建設領導小組,組長與每名成員簽訂了行風建設責任狀,對行風工作進行了明確分工,落實了責任。通過新聞媒體向社會公布了旅游投訴、監督舉報電話,並就行風建設做出公開承諾,積極參與『行風熱線』活動,接受全社會的監督。
推進服務型機關建設,在各級旅游行政機關中開展了『兩化三滿意』(強化服務效能、優化服務質量,爭創滿意機關、滿意科室、滿意公務員)活動,促使機關工作人員思想迅速從『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工作重心由機關向基層轉移。堅持實行政務公開,認真推行首問負責制、無償代辦制、失職追究制等『六項制度』,堅決杜絕了機關乾部『吃、拿、卡、要』 ,『冷、橫、硬、衝』和工作不負責任等行為。對審批事項進行了清理,只保留行政審批事項2項,審核項目2項,其餘都改為日常工作,並無償為企業提供服務,在辦理旅行社審批、星級飯店的評定、旅游景區等級評定、旅游社年檢等事項時,除國家和省規定的收費項目外,采取『零收費』制度,減輕了企業負擔。
針對本市旅行社與外地旅行社聯系不多的實際問題,在組織旅游企業到天津、三亞等伊春市主要客源地宣傳促銷時,市旅游局積極與當地旅游管理部門協調溝通,帶領伊春旅游企業登門拜訪當地旅行社,推介伊春旅游產品和線路,使伊春旅游企業與外地旅行社簽訂組團協議50多個。深入服務,堅持深入基層、深入一線,提高了工作針對性。上半年,伊春市旅游局機關乾部深入基層的平均時間超過20天。無償服務,為了幫助旅游企業培養更多實用型人纔,多次聘請專業教師深入到旅游企業,免費為旅游企業培訓各類旅游人纔。跟蹤服務,經常以打電話、走訪等形式,了解服務效果,征詢服務對象意見,采取跟進式服務。
旅游環境優化旅游產業發展
伊春市旅游局從推進旅游企業誠信經營入手,不斷規范旅游市場秩序,強化旅游安全,為旅游者創造了安全舒適的旅游環境。制定出臺《伊春市旅游行業服務規范》,組織旅游景區、旅行社、導游員分別簽訂了《自律公約》,推進了旅游企業誠信建設,加強了旅游行業自律。開展創建『誠信星級飯店』和『誠信旅行社』活動,提高了旅游企業誠信經營、守法經營的意識。以市政府令形式下發《伊春市旅游景區(點)開發建設管理規定》,對未按《規定》要求建設的旅游景區,一律不允許其接待游客,確保了景區(點)的服務質量。重點查處了『黑社』、『黑導』等無證經營行為及私拿回扣、索要小費、強迫購物等不正之風,避免了企業間的不公平競爭,保障了廣大游客的合法權益。
伊春市旅游局指導旅游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景區提檔昇級,目前,全市共有國家AAAA級旅游區1處,AAA級旅游區10處,AA級景區7個,S級以上滑雪場4個,達標漂流河段8個,省級農業示范點2個。強化宣傳,樹立了全市旅游整體形象,今年投入260萬元在央視一套《媒體廣場》、二套《財富故事會》和《請您欣賞》等新聞媒體上做伊春旅游整體形象廣告宣傳。深入到天津、深圳、三亞等客源地進行宣傳促銷。伊春市與三亞市締結為友好城市,簽署了旅游合作協議,聯手打造中國旅游休閑度假熱線和『北有伊春,南有三亞』的旅游聯盟品牌。舉辦了第七屆中國黑龍江伊春森林生態旅游節、第三屆中國(伊春)冬季攝影節,承辦了2007森林生態保護(伊春)國際論壇活動,有效提高了伊春旅游知名度。截至到7月末,伊春共實現旅游收入5.9億元,同比增長18%。伊春在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等機構舉辦的『2007年中國十佳避暑旅游城市』評選中,被評為『2007年中國十佳避暑旅游城市』,並位列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