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災年保底 豐年分紅 協會讓農民大災之年賺大錢
2007-10-19 15:43:07 來源:東北網—黑河日報  作者:龐波 李秀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0月19日電  北安市東勝鄉東北村農民經濟合作協會推出一套土地經營新模式——農戶不種地,把土地交給協會。災年,協會給農戶保底限;豐年,農戶和協會分紅利。此方法,當地人叫『入股經營、分紅保底』。今年,凡入股的農戶每畝純剩330元,這還沒算務工經商的收入……

  實行人土分離,把農戶分散的土地以入股的形式交給協會,農戶從土地中解放出來,或打工、或經商;協會則把土地集中起來,采用連片種植,品種、技術、管理、生產資料、大型機械作業、收割、銷售都統一的經營方式進行生產。秋後算賬,畝產低於200斤的,按200斤的收入給農戶保底限;高於200斤的,每增加10斤,農戶就分紅9.5斤、協會分0.5斤。這種分紅保底式的經營模式,確確實實讓東勝鄉東北村的農民發了家、致了富。

  2005年底,按照『三個代表』責任區的要求,東勝鄉東北村黨支部書記陳雲海,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的,帶頭創辦了農民經濟合作協會,入會農戶達80多人。協會成立之初,只經營化肥、農藥、種子等幾個品種,運營一年,雖賺些『散碎銀兩』,但很不『解渴』。

  今年春耕時,陳雲海憑借多年在外包地的經驗,聯合了25戶會員入股,在本村連片種植了大豆1071畝。這是協會自創辦以來,在經營土地上大膽邁出的第一步。這大膽的一步,讓許多農戶跳出貧窮,邁進了富裕。

  雖然今年遭受了歷史罕見的夏伏連旱,但他們信心十足。通過應用窄行密植高產栽培技術,加之充分發揮大型機械的優勢,讓他們在大災之年獲得了好收成。大豆平均畝產達300斤。按最低市價每斤1.75元計算,每畝毛收入525元,去掉種子、化肥、農藥、機耕等一切費用,農戶每畝純剩330元。

  農戶陳國凡,把自家的35.6畝地交給了協會,他去大連打工,兒子在山東打工,爺倆靠打工掙了1萬多元,他家那點地,還收入11748元。

  村民劉憲軍,一家三口在勝利林場開『托牛所』,包牛放牧300頭, 5個月就把3萬元鈔票揣進了腰包。協會按他家的18.69畝地,分給他紅利6167元。

  會員鄭衛春的17.28畝地獲純利5702元,而他在沈司農場包兩公頃地,純收入也在6000元以上。

  據協會統計,今年入股的25戶農民僅入股土地收入就達35萬元以上。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等好事讓街坊四鄰、周邊村屯的人好生羡慕,紛紛要求加入。一時間,協會『人滿為患』。

  協會,地多了,更利於『大家伙』施展本領;村裡,人少了,都跑到外邊淘金去了。可以預言,明年,脫貧的農戶會更多,致富的農家也將更多,協會的發展前景也定會在眾人的祈盼中更加美好。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