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孝順消費』遭冷遇 商家對重陽節反應平平
2007-10-20 04:38:07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張鳴霄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0月20日電 年年重陽,昨又重陽。昨天,濃濃的尊老、敬老美德,在我們這個城市漫延, 『孝順消費』也迎來了一個高峰。

  然而,『孝順消費』卻遭到了『白發經濟』的冷遇。由於對傳統文化挖掘不夠,多數商家對『重陽節』反應平平,想敬老者在哈市很難買到適合老年人的商品或服務,擅於『借節生財』的哈爾濱市各商家,在『重陽節』出現了少有的『節日疲軟』。

  『重陽節』敬老商品匱乏

  始於漢初的九九『重陽節』因與『久久』同音,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所以也成為我國傳統敬老、愛老的一個日子。

  昨天,中央大街115號的市郵政局中央所內,給老人郵寄包裹的年輕人排起了長隊,從保健品、按摩器,到哈爾濱特產的紅腸,再到嶄新的過冬棉服,大大小小的包裹寄托了年輕人對家中老人的牽掛。據寄包裹的一些年輕人講,他們給父母買禮物時跑遍了哈爾濱的大街小巷,適合老年人的用品實在太少,只好用紅腸、棉服來表孝心了。

  也是昨天,哈市一些服裝店迎來了許多諮詢能否上門為老人訂做衣服的年輕人,但多遭到了拒絕。倒是報達家政的家政嫂們,這幾天十分受老人歡迎,她們接的單子裡,80%是子女為父母買單『送勞動』。

  商家對『重陽節』反應平平

  與聖誕節、母親節、父親節等『舶來節』相比,哈市商家及一些服務場所對『重陽節』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

  記者調查發現,前天至昨天,哈爾濱市除中央商城專門針對『重陽節』開展了營銷策劃、對老年商品打折促銷、讓售貨員佩戴『關注社區,關愛老人』牌外,其餘商家反應平平。

  商家也有苦衷。遠大購物中心企劃部媒體主任徐曉明說,今年,商場沒有針對『重陽節』做專門的營銷策劃。她還告訴記者,遠大其實幾乎天天都在過節,一年有20多個節日搞促銷,連涉外節日———北海道美食節都比傳統節日更受消費者關注,但就是傳統節日冷。中央商城宣傳部的單桂琴也有同感,商品市場上老年商品少、服務缺失,使『重陽節』沒有形成拉動『孝順消費』的熱潮。此外,哈爾濱市服裝店、醫療單位等,也很少能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門服務。

  激活『白發經濟』需挖掘傳統文化

  目前,哈市的老年人口已達110多萬,且人口高速老齡化還將持續20年。重陽節的『孝順消費』遭『白發經濟』冷遇,給商家乃至全社會提出了一個如何挖掘傳統文化的新課題。

  『傳統節日的營銷,應針對特定群體文化的形成來展開』,哈工大管理學院副教授李國鋒分析認為,我國傳統的春節、中秋節等,已被全民認同並在各種經濟領域得到了利用。而『舶來品』的『母親節』等,也在『子女—母親』這一群體中形成了文化傳播態勢,並拉動了消費。『重陽節』是針對老年人的一個傳統節日,消費需求面較廣,商家對這個節日不能采取放棄的態度,而要把握好側重點營造敬老氛圍。老年人對精神上的需求明顯要強於中、青年人,所以,從精神慰藉方面考慮進行營銷纔應成為商家努力的方向。

  『「白發經濟」主要應考慮社會效益,因為老人更需要關懷。』市社科院研究員、市老年學會副會長李德濱認為,闢建社區聊天室、向老年人提供高質低價的家政服務、商場設立專為老年人量體裁衣的專櫃等,都可以在營造尊老敬老的文化氛圍中創造新商機。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