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讓新農村建設成果惠及每個農民--訪十七大代表張麗娜
2007-10-20 04:42:40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宋玉環 王大波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0月20日電 作為十七大的唯一一名女縣委書記代表,中共巴彥縣委書記張麗娜在會議期間感到無比自豪,她深有感觸地說,黨和國家實施的新農村建設成果惠及了每個農民。作為農業大縣,巴彥縣緊緊圍繞突出發展新農業、建設新村鎮、培養新農民,積極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村屯環境,加快結構調整。

  ———黨在基層的執政能力得到鞏固加強,黨群乾群關系更加融洽

  新農村建設的成果,讓廣大農民親身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改革開放帶來的實惠,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和號召力得到進一步體現,黨的執政地位在農村得到了進一步加強,一直難以實施的『一事一議』政策正在新農村建設的實踐中被越來越多的群眾所接受。

  ———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空前,村屯面貌發生顯著變化

  兩年來,巴彥縣新農村建設共投入資金近3億元,啟動建設項目1122項。基礎建設投入相當於改革開放29年來的3倍。全縣共硬化通鄉公路141.3公裡,通村公路230.92公裡,屯內巷路55.35公裡,鋪裝砂石路112公裡,修建橋梁35座;共打機電井40眼,解決了5210戶農村居民的安全飲水問題;新建標准化農房75.8萬平方米;新建沼氣池1273個;新修磚石結構排水溝113762延長米,地下排水溝8028延長米;新建標准化院牆80790延長米;安裝路燈371盞;造林19065.5畝,植樹211萬株,綠化達標村屯98個。

  ———特色產業發展方興未艾,農民增收渠道進一步拓寬

  俗話說,『無路不富,路暢業興。』新農村基礎建設特別是道路建設使得運輸條件和投資環境相應地得到了改善,農產品外銷渠道更加順暢,加工企業投資積極性明顯提高,農民收入來源的固有模式正在被逐步打破。在糧食生產保持穩產增產的同時,一批新興的特色產業正在並已經成為農民增收新的亮點。去年以來,巴彥縣各鄉村大力發展『一村一業、一屯一品』特色產業20餘個。湧現出了豐樂狐貉養殖、華山小雜糧和粉制品加工、龍泉勞務輸出等為代表的42個特色產業專業村、343個特色產業專業屯,特色產業發展成為全縣農村經濟發展的新氣象。

  ———社會事業加快向農村延伸,農村社會更加和諧

  目前,巴彥縣已有14913戶農村群眾被納入最低生活保障;參加合作醫療人口達36萬人,參合率達到91.38%;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全部享受了免費教育;在原有18處農村『五保戶』集中供養敬老院的基礎上,又投資100萬元新建了中心敬老院,全縣集中供養人員達1448人;新建衛生服務室18個,新建醫藥銷售網點50個;有線電視入戶率達到40%;建設休閑廣場15處、農村文化活動室8處,基本滿足了農村群眾求學、求醫、求樂的需求,實現了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學有可就、樂有可去的初步目標。

  ———廣大群眾參與熱情高漲,村風民風更加淳朴

  新農村建設帶來的諸多益處,調動了廣大群眾參與和支持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各鄉村紛紛成立村民理事會,自主意識、參與意識、管理意識明顯提高。在村兩委的組織下,由村民理事會研究制定屯內路邊溝修建和路兩側綠化、香化方案,農民群眾自覺出資出勞,積極投身到建設之中。生產生活條件的改善,使廣大群眾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進一步提昇,群眾心裡亮堂了,心情舒暢了,對黨和政府的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