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21日電 『真不好意思,我們學校的學生已經被預訂到明年七八月份畢業的那批,今年年底這批畢業生已經都被預訂一空。』哈爾濱外國語學院人力部的顧老師『十一』後每天都要接到一些企事業單位向學院預訂畢業生的電話。顧老師說:『每年的這個時候,大多數普通高校的畢業生還沒有找到工作,我們學院的畢業生已經是供不應求。許多企業預訂畢業生都要提前一年以上。』
記者從省教育廳了解到,黑龍江省民辦高等教育起步較早,已經擁有民辦非學歷高等教育機構59所,在校生兩萬餘人,民辦助學高校的畢業生就業率超過90%。有文憑的大學畢業生找工作難,而沒有文憑的民辦高校畢業生卻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成為企事業單位競相爭搶的『香餑餑』。
上無學歷的民辦高校,以前多是『落榜生』,現在多了一些已經收到通知書的『上榜生』
哈爾濱外國語學院2000屆畢業生趙建越,在深圳成立了深圳市世通億利科技有限公司,自己當起了老板。談起當年高考失利後如何上了民辦高校,趙建越說:『我父母了解到這所學校管理嚴格,就讓我在這裡學習。說是只要我有人管,不在社會上混就行。沒想到卻讓我受益。』廣州恆宇國際貿易貨運代理有限公司的老板黨國強是該校2001年的畢業生,他說民辦高校的學習,為他走向社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雖然我上的是民辦高校,但是在社會上打拼我並不比名校畢業生差。
哈爾濱新北方外國語學院2002屆畢業生郝忠秋來自於富錦市的一個農村,高考落榜後他進入該校就讀。經過三年多的英語專業學習,學校推薦他到韓國科瑞科機械設備公司從事英語翻譯工作,現任該公司廣東代表處總代表;2004屆畢業生田廣鎮來自哈爾濱市通河縣,在該院學習三年後,現任職於韓代中空玻璃設備有限公司任外貿業務的工作,並且受到了公司的一致好評。該校畢業生李春姬被日本豐田汽車公司看重,任該公司翻譯,年薪50萬元。記者從一些民辦高校畢業生就業統計表中看到,民辦高校的畢業生就業率達90%以上,月工資平均達二三千元,其中不乏賺年薪和高薪的畢業生。許多畢業生通過專業學習和自己的努力已經成為各單位的中堅力量。
哈爾濱市幾所知名的民辦高校,近年來每年都會接收許多拿著統招專科錄取通知書的學生入校。他們選擇上沒有學歷的民辦高校的目的都是為了學到一技之長,因為民辦高校更注重實際技能方面的培養與鍛煉,更貼近用人單位的需求,有利於今後就業。
用人單位轉變觀念,重能力而非重學歷,相信『會拉磨的驢賽過千裡馬』
隨著社會對能力的認可,學歷的高低似乎已不重要。無論是高中生還是大中專畢業生,只要接受培訓,即可成為一名合格的軟件工程師,順利進入IT界就業,而很多計算機科班出身的卻難以找到工作,這就是技能的價值超過學歷的印證。事實也是如此,從民辦助學高校中走出的無學歷的大學生非常受社會的認可,甚至供不應求。
廣東省三星電子有限公司已經連續幾年到黑龍江省民辦高校招聘翻譯。負責招聘的工作人員對記者說:『前些年,應聘的時候學歷很重要,好學校、好專業會讓人另眼看待。但現在公司挑人的眼光變了,越來越多的公司更重視員工的實際工作能力。我們從黑龍江的民辦高校招聘的翻譯口語和聽力都非常好,綜合素質也不錯。比一些正規高校外語專業的學生語言能力還強。所以我們每年都會到黑龍江的民辦高校來挑人。我們的用工原則是一只會拉磨的「驢」,比一只漂亮不會乾活的「千裡馬」有用得多。』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民辦高校就業率高,除了學生的技能較普通高校的畢業生更實用外,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學生良好的就業心態。哈爾濱外國語學院的顧老師對此深有感觸。她說:『民辦高校的畢業生自我定位並不高,第一年月薪一兩千元就可以接受,甚至月薪七八百元的工作也有學生願意去。但如果是正規大學的畢業生就不一定會選擇這樣的企業。而事實上,這些工作一旦獲得後,就會讓應聘者擁有更多的機會。試用期一過,工資馬上就會漲上去。我們學校有個畢業生剛開始只是做公司老總的司機,月薪1000元,但是由於外語好,業務能力強,很快便成為該公司的經理助理,年薪10萬。』
黑龍江省民辦教育管理辦公室董成副處長介紹說:『企業的人纔觀正在發生改變。原來「高學歷、高職稱就是人纔」的觀念正在發生變化,而「能為企業創造效益纔是人纔」的現代人纔觀正逐漸形成。因此,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學歷不再是求職的王牌,工作能力、實用性的技能和工作業績說明一切。目前黑龍江省民辦高校的畢業生遍及深圳、廣州、珠海、大連、青島、北京、上海等諸多城市,主要從事翻譯、教師、導游、導購、銷售、外貿、管理、技術等工作。』
『社會需要什麼,我們培養什麼』,民辦高校辦學模式更靈活
據黑龍江省教育廳政策法規處董副處長介紹,早在1992年,黑龍江省就出現了民辦助學高校。民辦高等教育是自由選擇的教育模式,民辦高校及時開設社會急需的而公辦高校不能滿足的專業,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社會和市場對人纔培養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另外它為減輕就業壓力,提供就業機會起到促進作用。
據了解,哈爾濱市的露西商務公司成立於1999年,主要是做對俄勞務輸出,每年對外勞務輸出近2萬人。而這些出國人員都不懂俄語,很多工作無法勝任。一次俄方在黑龍江招500個伐木工,工資很高,但送去的300個應征者中竟無一人懂俄語,俄方的經理急著招俄語翻譯。從那時起,露西公司就開始籌建一所俄語學院,培養俄語人纔。去年,哈爾濱友誼俄語學院開始招生,目前該校已經招收了來自江蘇、河北、遼寧、吉林、內蒙古、山東、黑龍江等省市的學生100餘人,專業的設置針對俄羅斯市場的需要,讓學生通過3年學習熟練掌握口語,並開設導游、經貿、酒店管理、物流、森林采伐等專業。現在學生剛入學,來預約畢業生的俄羅斯企業已經排成了隊。學院的郭廷瑞董事長說:『學校將各種招聘信息在學校的滾動顯示屏上實時公布,學校還可以根據用人單位需要來調整專業設置,做到讓學生與企業零距離對接。從俄羅斯企業的用工量來看,每年培養出一兩萬的俄語人纔都不夠用。目前我國與俄羅斯有25個開放口岸,大量需要懂俄語的復合型人纔。』
在談到如何提高民辦助學高校的定位和質量時,省教育廳張永洲廳長說:『我認為適應需要就是質量;在激烈的教育市場競爭中能佔有自己的位置並被消費者所歡迎,就是特色。學生能從一個落榜生或者說從基礎差、底子薄的學生經過學校幾年的嚴格訓練和培養,成了一個有專長,能適應市場需要的人纔,這就是學校的金字招牌,就是學校的質量。所以民辦高校不一定要辦成門類齊全的綜合性大學,能夠集中精力辦好幾個有影響、有競爭力、受歡迎的品牌專業,就是學校的質量和特色。因此民辦高校學生求學之本是就業。社會、市場的需求應成為民辦高校的需求。目前,黑龍江省民辦高校絕大多數學校規模小,水平低,特色不突出,競爭力不強。與全國民辦高校比,黑龍江省絕大多數民辦高校還停留在初創階段。民辦高校還需要全社會的正確認知和進一步的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