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綏芬河與東寧攜手編織口岸『社保網』
2007-10-22 16:02:14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陳正航 李文 秦嗣臻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0月22日電 綏芬河和東寧都是口岸縣市,企業和個體從業者佔了大部分,這部分人群的保障對於維護社會的穩定尤其重要——

  46歲的個體戶李顯武是2006年參加醫療保險的。在參加保險後,他經檢查發現患心髒病,做了3個支架手術,共花醫療費11萬餘元,這其中,因為參加了醫療保險,他報銷了7萬元。而從李顯武2006年9月參加醫療保險至今,他一共只繳納了2281.68元的基本醫療保險金。

  在綏芬河、東寧,像李顯武這樣嘗到社會保障體系甜頭的人還有很多,而靈活就業人員醫療保險制度的推廣,只是編織起口岸社保網的一部分。企業養老保險的擴面、下崗失業人員小額貸款和靈活就業人員社保補貼等辦法的深入貫徹實施,都是這張社保網的重要組成部分。

  減輕企業負擔擴大參保覆蓋面

  綏芬河和東寧都是口岸縣市,企業和個體從業者佔了大部分,這部分人群的保障對於維護社會的穩定尤其重要。從1987年綏芬河養老保險公司成立至今,養老基金已經滾存7000多萬元。東寧企業基本養老保險費由1993年征繳300萬元增長到2006年征繳3000餘萬元,增長了9倍,企業退休人員由1993年1000餘人增長到2006年末的近6000人的發放養老金近5000萬元。上述看似枯燥的數字中,凝聚了社保人的辛勤汗水和不懈努力,使廣大群眾在和諧社會中享受到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失有所補、勞有所得。

  東寧縣彩虹印刷廠原來屬銀行下設的集體企業,一直未參保繳費,企業效益不好,徘徊在社保大門之外,致使多名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人員無法辦理退休手續,紛紛上訪要求解決退休問題。東寧縣社保局多次與該企業法人和主管部門協調此事,終於將該企業40多名職工納入養老保險范疇,

  我省針對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的統一收繳比例是工資的30%(個人8%、企業22%),而綏芬河實行的卻是28%(個人8%、企業20%),據養老保險負責人介紹,這個比例的不同,是因為綏芬河養老保險征繳有節餘,這在全省也是排在前列的。而這降低的小小2個百分點,就可以為綏芬河的企業節省上百萬的資金,減輕了綏芬河企業的負擔,同時也提高了企業為職工參保的積極性,使更多企業職工退休後有退休金,保證了他們生活的穩定。另一方面,在保證現有參保人員足額正常發放的同時,養老保險管理部門還在今年成立了稽核和擴面兩個小組,對沒參保企業進行摸底和宣傳,目的就是讓更多的口岸人有養老保險做保障,實現老有所養。

  醫療保險與養老保險有著同等的重要意義。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實施的靈活就業人員醫療保險,使很多沒有固定職業的綏芬河人也被納入醫保的隊伍,大病等可能致貧的問題有了應對的方法。綏芬河的醫療保險在1995年改革後,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模式,基本參保人員已經由最初的79個單位1309人擴大到現在的327個單位11842人,實現了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而在啟動企業醫療保險的同時,市政府拿出了部分風險基金,保證了醫療保險改革的順利進行,擴大了醫療保險的覆蓋人群。

  推行小額貸款創造優質生活

  有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做基礎,綏芬河、東寧再就業局正在推行的小額擔保貸款,又讓下崗失業人員有了就業的資金保證。到目前為止,兩局共為300多名下崗職工發放了500多萬元的貸款。與此同時,對『4050』靈活就業人員發放社會保險補貼的工作正在繼續進行著,補貼標准也重新進行了調整,從去年按實際繳納養老保險費的15%調整到今年的30%給予補貼,刺激了更多參保者,增大了保險的覆蓋面。

  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五險』,是社會保障體系的五大支柱,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保證。綏芬河、東寧勞動部門對這五項保險不斷加強管理,開源節流,不斷擴大覆蓋面,增加社會保險基金總量,攜手編織了口岸『社保網』。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