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23日電 22日有市民反映,在南崗區吉林街52號,有人私自將市二類保護建築的木制門窗砸開,換上塑鋼窗,並在屋內搭起支架,欲變成二層樓。
11時許,記者來到現場看到,該樓共3層,有地下室,外牆顏色為土黃色。在樓體右側下面,有一個非常醒目的黑牌子,上面寫著『二類保護建築』。並標明此樓原為捷克領事館,建於1905年以前,磚木結構,屬古典主義建築風格。在樓左側4門,現場工人正在施工,4扇弧形大窗戶被拆下,堆在一旁。其中,有兩扇窗戶已被重新換上了塑鋼窗。屋內,面積約30多平方米,裡面立起了鋼鐵支架,工人正在搭建二層樓。附近居民氣憤地說,樓體上掛著保護建築牌匾,介紹該樓歷史的大石碑就立在樓外,施工者是明知故犯。
在施工現場,一自稱姓李男子說,是他找工人來乾活的,這個房子是他剛以每月1000元租來的,知道該樓是二類保護建築,准備在這裡開個纔藝班。因為房子漏雨,窗戶也透風,就重新裝修一下,順便把窗戶也換成新的。
據市規劃監察管理大隊名城保護科一姓於工作人員介紹,根據《哈爾濱市保護建築和保護街區條例》,對保護建築進行修繕,應向市規劃部門提出修繕方案和申請,並按規劃部門審批的內容和要求進行修繕。吉林街52號私改窗戶並未經過規劃部門審批,屬私自維修。上周四,工作人員就接到舉報,並到現場查看。目前,工作人員已貼封條,責令其停止施工,並在規定期限內將4扇窗戶恢復原樣。
相關鏈接
吉林街52號樓
哈爾濱自1905年開埠以來,先後有20多個國家在哈爾濱設立了領事館。吉林街52號樓原是著名猶太商人克羅爾的私人宅邸,1924年到1927年曾為蘇聯駐哈爾濱總領事館。1931年,捷克政府在哈爾濱設領事館於東大直街71號,後遷到此樓。
該建築為磚木結構,莊重氣派,呈古典主義建築風格,現為民宅。
2007年6月,旅游部門將其設為一處了解哈爾濱歷史的旅游景點,並在吉林街上設立了指示介紹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