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23日電哈爾濱市汽車保有量突破50萬輛。有關人士指出,這一變化不但反映出哈市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時也可以極大地拉動與車相關的消費市場。保守估計50萬輛車年消費超過百億元。
汽車花費一年近百億
對車主們來說,買車的費用只是一次性的投入,此後每年都要支出一大筆使用費。
34歲的趙先生在哈市香坊區政府工作,3年前買了一輛捷達轎車,平時除了開著車上下班,就是在周末的時候開著車走親訪友。說起汽車消費,他扳著手指頭計算說,一輛轎車的使用費用可分為固定費用和彈性費用兩部分。其中固定費用包括養路費、車船使用稅、車輛年檢費和保險等費用,一年要6000元左右。和固定費用相比,彈性費用纔是『大頭』。趙先生以他的捷達車為例說,這輛已經跑了3年的捷達車百公裡油耗為8.5昇,他一年下來能跑1.5萬公裡,按現在93號汽油每昇4.6元計算,一年僅汽油的花費就要5800多元錢。汽車可不比其他物品,是個嬌氣的家伙,還需要經常保養。一般一年做兩到三次保養,每次耗費200多元,如果出現小磕碰或者車子出毛病,也要花錢修,這樣一年的保養維修費用要在1500元左右。此外,冬天租車庫要3000元,洗車費、停車費和汽車裝飾等費用要1000多元。這樣算下來,一輛車一年的支出費用大約要1.8萬元左右。
目前,哈爾濱市汽車保有量已經突破50萬輛,雖然其中有15萬輛是公車、公交車和出租車,但由於這些車輛的特殊用途,行駛裡程和油耗都遠高於私家車,因此經過計算,哈爾濱的50萬輛汽車一年要消費近百億元。
相關產業遍地開花
哈爾濱市汽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帶來了百億元的汽車消費,使哈爾濱的汽修、洗車等相關服務行業迅猛發展。
宣化街是哈爾濱有名的汽修一條街,街道兩邊有數百家汽車配件商店和汽車維修店。記者在一家專營大眾轎車配件和維修的商店裡看到,4名汽修師傅圍在2臺昇降機邊,緊張忙碌地給車輛進行保養。在商店門口,還停著2臺轎車,等著汽修師傅給它換機油。汽修店的李經理告訴記者,現在宣化街上的汽修商店數量比4年前增加1倍,但他的生意卻比以前更好了。見記者露出疑惑不解的表情,他得意地說:『生意好,不完全是因為我經營有方,也不是因為現在的汽車質量差經常需要維修,而是現在的汽車比以前多了。』李經理說,僅紅旗轎車固定在這裡維修的就有近100輛,如果算上其他的車型,每個月光保養換機油三濾的收入也有4000多元錢。
汽車消費前景可觀
『汽車保有量的增長,尤其是私家車的增長,從產業和宏觀的角度看,前期表現為對汽車制造業的種種需求,然後會表現為對汽車服務業直接和間接關聯的大批行業的需求,並最終拉動整個國民經濟的增長。』省社科院經濟學所研究員蔣立冬說。
蔣立冬說,汽車工業的特點是對下游產業的帶動大於上游產業。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汽車工業每增值1元,會給上游產業帶來0.65元的增值,給下游產業帶來2.63元的增值。汽車的生產不可能遍地開花,但圍繞汽車的服務可以遍地開花。有人說,汽車買得起,養不起,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只要開上車,就要不斷地花錢,有人花錢,就會有人就業、就能增加稅收。路旁的加油站、維修站、洗車行、餐館,遠離市區的風景名勝,因為有車人的增加,而生意紅火。
按照一般規律,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是轎車進入家庭的起跑線,達到3000美元時,轎車將大規模進入家庭。2006年底,哈爾濱市人均GDP已經達到2706美元,臨近轎車進入家庭的快速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