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23日電 近日,不斷有讀者反映,廢品收購站開始從近郊市區靠攏,甚至在住宅小區和居民樓內『安營紮寨』。記者調查發現,許多廢品收購站對住宅小區及周邊環境造成破壞,擾亂了居民正常生活,也帶來諸多安全隱患。
廢品收購點成污染『重災區』
連日來,根據讀者反映,記者來到南崗區、道裡等區等住宅小區和居民庭院看到,許多廢品收購站開在住宅小區一樓門市房或車庫裡,甚至開在住宅小區庭院內。廢品收購站人員佔道收購廢品,將廢塑料瓶子及紙殼子等堆在馬路、大院及小區人行道上,使這些地方成了附近最髒亂的地方。一些廢品收購站在居民樓下砸廢鐵,燃燒廢舊油桶等,影響了居民的正常生活,也對環境造成污染。12日,記者在紅旗新區居民小區庭院調查發現,開在這裡的廢品收購站房屋和涼臺裡堆滿了廢品。樓上居民反映,每年夏季,廢品就堆滿了庭院,他們不敢開窗戶,居民們曾聯名舉報但廢品收購站還在照常經營。14日,記者在嵩山路一無門牌號居民大院中看到,院中一平房內外堆積著紙殼子等各種收購來的廢品,旁邊有一小屋就是生活做飯的地方,屋內正明火做飯,萬一發生火災則後果不堪設想。
廢品收購點多為『黑戶』
在調查中,記者在許多住宅小區廢品收購站屋內看到,這些業主都是租用居民住宅,許多住宅室內包括廚房裡,全部堆積著易燃的紙殼子、廢舊塑料等,但一些經營者還在堆放易燃廢品的室內用煤氣或電爐子做飯、燒水等,形成火災隱患。
連日來,記者在安靜街、安昇街、北安街、河柏小區、河松小區等街路和居民小區看到,凡是在居民樓裡的廢品收購站,成了街路和小區裡安全隱患和環境污染重災區,居民意見較大。據了解,許多廢品收購站都無門牌號,也不掛任何牌子,大部分是無照經營。但許多住宅小區物業公司反映,這些廢品收購站都是租房戶,大多數是外地人經營,他們不同意廢品收購站在該小區經營,但許多廢品收購站都通過不同方式辦下來臨時工商營業執照,他們也沒辦法。
管理脫節造成泛濫狀態
據調查,全市有工商執照或臨時執照的廢品收購站千餘個,大部分開在居民樓群裡和住宅小區裡,給樓群防火、治安等帶來一系列安全隱患。據南崗區環保局局長楊惠芬介紹,按規定,凡在居民區開辦廢品收購站的,應首先到環保部門進行環評後,纔能到工商部門辦理工商營業執照。至今,該局沒有給任何一家廢品收購站發過營業執照。近來,環保部門接到居民廢品收購站污染環境,影響居民正常生活的舉報很多,但許多廢品收購站卻取得了工商臨時執照,給環保執法查處造成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