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離校不知給誰要時不知哪找 "棄檔族"視檔案為"雞肋"
2007-10-28 13:16:32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趙琳 劉陽洋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0月28日電 題:離校不知給誰要時不知哪找 『棄檔族』為何視檔案為『雞肋』

  『知道你的檔案在哪裡嗎?』『學校吧?不是說可以放兩年嗎?』『大概在人纔市場吧?』『估計早打回老家了。』……記者從省、市兩級人纔市場了解到,適逢九十月份招工熱潮,哈市人纔市場供需兩旺,場場爆滿。一些畢業已經兩三年的求職者也在找尋機會,作為求職場上的『過來人』,這些求職者不僅參加應聘的個人簡歷一『簡』再『簡』,對於自己檔案的去向,也都含糊其辭,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他們成為了『棄檔族』呢?省人纔大市場經理鮑大文講,隨著人纔流動的加速和人事管理的改革,記錄個人資料的人事檔案不再需要與人們『如影相隨』了,隨之而來的遺棄檔案的『棄檔族』也越來越多,就此人事部門提醒,個人檔案非常重要,千萬別把個人檔案不當回事。

  棄檔理由:

  檔案沒有用,懶得管

  托管還要交錢,麻煩

  『現在都實行聘用制,用人單位頂多核對一下畢業證,注重的是能力,檔案不檔案的根本沒有人問。』小周畢業4年了,4年中他換過很多個工作,沒有一家單位詢問過他檔案的問題。據了解,在目前的市場上,企業大多是以聘用的形式和求職者達成協議,而很少去查看求職者的檔案,企業也基本以個人在實際工作中的業績來考評聘用者是否續用。雖然為便於管理,企業會為員工辦一份臨時檔案,考察他們在單位工作期間業績、能力及各方面的表現。但考慮到人事檔案的管理成本,多數企業都不願接納聘用人員的檔案,也不願意為人纔建檔,因而往往會出現已經畢業工作了幾年,人事檔案卻一片空白的現象。

  『當初畢業找工作的時候,還認為檔案是很重要的,為了方便辦理求職手續,我和好多同學都選擇暫時將檔案放在學校,可是一找工作纔知道,用人單位根本不在乎檔案。』小周說按照規定,他們的檔案可以在學校寄放兩年,兩年到期的時候,他早就忘了檔案的事情,『現在檔案在哪我自己也不知道,不在學校就在老家吧,反正也沒有什麼關系。』

  『畢業的時候,我去人纔市場諮詢過,存一年的費用是240元左右,手續要自己辦,每年都要去交錢,實在是太麻煩了。』李剛是2005年畢業的,目前他的檔案仍然放在學校裡。與李剛一樣因為不低的檔案管理費和繁瑣的檔案調動手續而『棄檔』的人不在少數。

  記者在市人纔市場了解到,目前的存檔費每年在240元左右,雖然人纔市場會提供檔案的接收、轉出、收集、鑒別、整理、裝訂、利用、查詢、出具證明等多種服務,但其實很多流程是需要委托者去辦理的。不低的托管費用和相對簡單初級的服務項目,自然難以吸引求職者的長期托管,不少人只是第一年交了委托費之後便杳無音信。當然,檔案管理部門也自有其制約手段:有朝一日想辦手續,必須先把欠的費用補齊了。『我們都是打工的,工資也不高,為了用不著的檔案一年還要花那麼多錢,實在不劃算,反正最後檔案都會打回原籍,需要的時候再說吧。』李剛的想法很實際。

  據了解,省、市人事部門所代理的幾萬份個人檔案中,有70%被遺棄。清理『死檔』已經成為存放檔案的單位和中介機構非常頭痛的事情。省人纔大市場經理鮑大文認為,被遺棄的檔案越來越多與檔案管理的不規范、檔案作用的弱化有關。過去檔案是組織部門考察了解乾部的基本依據,如今檔案的內容不足以成為用人單位選擇和任用人纔的依據,因此常常被忽略。

  檔案並非『雞肋』,丟棄檔案有麻煩

  『現在,人纔頻繁流動,越來越多的單位人變成了社會人,人事檔案的作用被淡化,多元化就業導致遺棄檔案者越來越多。而這種淡化,也是社會進步的一個方面。』省人纔中心社會保障部部長肖麗宏說。她表示,雖然檔案的『決定性』作用在弱化,但隨意丟棄檔案不是明智之舉。如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國家強制推行的福利政策,職稱評定、各種政審等,還需利用人事檔案進行。即便以後推行電子檔案,也需要文本檔案作為依據。因此,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現行的檔案管理制度不會取消。此外,出國、昇學、結婚、生育等很多方面都需要檔案。

  隨意丟棄檔案而帶來麻煩的事也不少見。北京某大學的畢業生劉雨,由於畢業時沒有找到滿意的工作,於是將戶口、檔案暫時存放在學校。在北京『漂』了一段時間後,她決定復習考研。她在所報考的大學報完名後,拿著相關資料到原來就讀的大學請學生處蓋章出具考研證明,但學生處拒絕蓋章,理由是學校保留學生檔案只是為了方便學生就業,學校只能開具與就業相關的證明,而開考研證明超出了權力范圍。據黑大學工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將檔案存放在學校的同學如果想考研,只能把檔案遷回戶口所在地,由當地的人纔中心開具考研證明。劉雨的老家在哈市,在短短幾天內要把檔案遷回來,再從哈市把證明拿回北京,顯然時間已來不及,這意味著劉雨錯失了這次考研機會。

  省人纔大市場經理鮑大文講,檔案是人纔的歷史,沒有歷史哪來現在,更不會有將來。老一輩人對檔案極為重視,認為它是幫助組織對自己全面了解的重要依據,因此認真填表格,寫總結。檔案由組織保管,調動工作轉檔案不可以由本人經手,本人無法知曉檔案資料裡各級領導簽過什麼意見,下過什麼結論。檔案顯得十分神秘。如今,大學生開始『棄檔』,認為就業要的是畢業證書、各種能力資格證書,還有實力,檔案則可有可無。而實際上檔案應是一張有價值的名片,而不應該成為個人的包袱。

  辯證看待『棄檔』,改進和完善檔案功能

  省人纔大市場經理鮑大文認為,『棄檔族』的出現和擴大,至少說明現階段的檔案功能還存在著某些薄弱環節,有待進一步改進和完善。首先,對檔案的功能應進行重新定位。社保卡中涵蓋的內容,戶口簿上登記的事項,檔案裡要有所精簡。同時增加一些其他諸如勞動技能、學習獎懲、專業特長等方面的材料,以便使所具有的功能更加適合用人單位對人纔的需求。其次,對檔案的原有重要部分予以保留。此外還可考慮補充其他有關求職者和用人單位都十分需要的功能,從而能夠更好地為人纔服務,減少『棄檔』現象。

  鮑大文認為,目前我國還不可能取消個人檔案和檔案管理制度,因為檔案記錄著個人的信息,與許多重要的福利、保險等政策緊密相聯。但應對檔案管理制度加以改革,實現電腦化與網絡化。將檔案資料存入電腦中去,以備有關部門調取選用。應加強技術處理,注意保密,這樣檔案本身的功能作用纔能真正地全部發揮出來,更好地為用人單位和人纔服務。『棄檔』的年輕人,大多覺得在找工作的時候有畢業證書和推薦表就夠了,個別單位在招人的時候也忽視了檔案,有點挑戰現有人事制度的味道。但是從長遠來看,檔案對個人來說,還是有相當大的價值。而且,在我國目前的人事制度下,擅自『棄檔』是不允許的。特別是在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對人事檔案是相當看重的。

  根據《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管理條例》規定,只有將人事關系及檔案交給各級政府人事行政部門人纔流動管理機構保存的人員,纔能享受某些待遇,比如保留原有身份、工齡連續計算、國家規定的檔案工資調昇等等。盡管『人檔分離』可能使人纔更容易成為一種全社會共享的資源,更容易在市場上自由流動、合理配置,更符合市場經濟的要求,但也不代表著檔案能夠隨意丟棄。

責任編輯:杜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