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10月28日電 記者從黑龍江省統計局了解到,盡管今年我省糧食生產受到嚴重旱情等諸多不利氣候條件影響,但省委、省政府及時采取有效抗旱措施,把乾旱對糧食產量的影響降到最低程度,糧食生產總體上仍是豐年,糧食總產量為375億公斤,比上年減產3億公斤,是歷史上第二高產年,並實現連續四年農業大豐收。
四大作物中,總產最大的是水稻,產量為159.9億公斤,比上年增加23.9億公斤,增幅17.5%;其次為玉米,總產146.1億公斤,增加0.75億公斤;減產最多的是大豆,減少19.2億公斤,為46.1億公斤,減幅29.4%;小麥7.7億公斤,減少1.6億公斤,減幅17%。薯類等其他糧食作物產量15.3億公斤,減少6.8億公斤,減幅30.8%。今年糧食總產在連創歷史新高的高起點上仍能維持好成績的主要因素是:全省農業標准化水平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投入進一步加大、糧食作物種植結構進一步優化以及抗災減災效果突出。
據統計,得益於種植業結構優化調整,全省高產高效作物面積繼續擴大。因高產作物播種面積增加而增產糧食86.5億斤,其中水稻增加410.4萬畝;玉米增加777.4萬畝。進一步加大了支農資金投入力度,僅省本級涉農資金投入就達66.1億元,比上年增加17億元。全省春耕生產投入達到289億元,比上年增加23億元,創歷史最高水平;全省大機械深松標准整地6300萬畝,是近年來整地面積最大、標准最高的一年;全省糧食作物標准化率達到90%以上,四大糧食作物模式化栽培技術推廣面積達到1.4億畝次,比上年增加1000萬畝次。種植生產的高標准使單產水平進一步提高,尤其是水稻,單產達451.1公斤,比上年增加17公斤,共增產糧食6億公斤。
7月中旬以來,由於氣溫持續偏高,降雨異常偏少,我省出現了歷史罕見的夏伏連旱,全省農作物受旱面積9700萬畝,受災面積7000萬畝。受旱面積之大,特別是大面積嚴重伏旱,超過歷史上任何一年。
在這緊急時刻,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緊急部署,自7月14日到8月3日,不到20天時間,先後四次召開會議研究部署抗旱工作。省委、省政府領導同志分別深入災情嚴重地區檢查旱情,指導抗災。省財政先後5次撥付抗旱資金。自6月底到8月初,僅省財政緊急撥付的抗旱資金就已達9700萬元。在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下,全省上下一心奮力抗旱,為奪豐收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