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1日電 黨的十六大以來,關注民生,改善民生,成為齊齊哈爾市委市政府關注度最高的一個話題。5年來,讓市民在不斷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中享受到更多的實惠,讓城市裡需要救助的特殊群體能夠安居樂業,齊市社會保障和社會救助工作力度不斷加大,這是齊市民生建設過程中最顯著、最感動人心的一個方面。
5年來,齊市社會救助事業發展迅速,各級民政部門不斷加大對城市困難群體的救助力度,較好地保障了困難群體的基本生活,城市低保工作逐漸形成了以定期差額救助為主,輔之以規范化的臨時救濟、應急救助、醫療救助、取暖救助等城鄉低保救助體系,城鄉低保救助金全部實現了由金融部門代發的社會化發放。其中,為城鄉低保對象發放低保資金已達5.2億元。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及副食品價格上漲,齊市也在不斷提高困難群體保障標准。
目前,全市城市低保對象為16.2萬人,佔城市人口的8.2%,城市低保保障標准已由月人均130元提高到160元(縣級145元),補差額80元。農村低保對象為11.4萬人,佔農村人口的3.2%,保障標准由年人均683元提高到800元,補差額由336元提高到400元。鄉鎮五保供養對象為2.03萬人,其中集中供養對象為5050人,約佔五保供養對象的25%,五保供養費由年人均1200元至1600元提高到1600元至2200元。近年來,為城鎮集體企業未參加養老保險人員2萬人發放生活費8000多萬元。
為確保低保資金能及時發放到位,市政府下發了《關於加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有關事宜的通知》,明確提出把低保資金支出與其它財政供養人員開支等同對待,並逐年加大低保資金投入力度。
為做好綜合救助工作,齊市先後出臺了《齊齊哈爾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齊齊哈爾市區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實施方案的通知》、《關於城鎮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實施『兩免一補』的通知》等政策,這些政策法規明確規定對貧困群體的費用給予一定減免。
在低保管理工作運行中,齊市始終堅持『四化』標准:即管理動態化,資金發放社會化,信息網絡化,檔案制式化。齊市還實施聘請社區義務監督員制度,做到上情下達,下情上達,監督到位,化解了諸多矛盾。從申請、審批、公示、發放到建檔,陽光操作,群眾滿意率大幅度提高。
為形成良性救助循環,齊市低保發放立足『五個堅持』:即堅持定期入戶制度,堅持逢進必查制度,堅持民主評議制度,堅持三榜公示制度,堅持政府救助與鼓勵勞動自救相結合制度。
5年來,這種陽光操作及民主化運行管理方式開展的最低生活保障及綜合救助工作,破解了困難群眾供暖難題,為城市低保家庭減免和補貼供暖資金8200萬元;破解了『雙困』家庭住房難題,發放住房補貼資金370萬元;破解了困難家庭子女教育難題,發放『兩免一補』資金和住宿生補貼資金近1000萬元;破解了城鄉貧困群體就醫困難,發放大病救助資金1600多萬元;破解了供電、供水、供氣等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