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黑龍江省政府於今年的5月30日下發了《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於推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以盡快扭轉乳制品市場、原奶交易市場混亂,乳制品、原奶價格過低問題,即『兩亂、兩低』問題,引導產業盡快步入質量效益型的可持續發展軌道。9月25日,由黑龍江省畜牧獸醫局、黑龍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和黑龍江省奶業協會聯合發布了《黑龍江省生牛奶購銷合同》樣本。
9月底,為規范奶業市場,緩解奶農虧損、倒奶賣牛等現象的發生,國務院出臺了《關於促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旨在扶持奶業的發展走上正軌,強調了奶業是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乳品是重要的『菜籃子』產品,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
東北網11月2日電(記者 趙海)乳品行業競爭激烈,價格戰連綿不斷,爭奪奶源現象普遍存在。近日,記者走訪了哈爾濱市周邊的部分奶農,了解到奶源的緊張使奶農的收益雖然有所增加,但原料奶收購價格混亂並且起落無常、飼料價格的持續上漲、原料奶檢驗不透明、奶資不能順利回籠等多種因素,使奶農對奶業市場前景充滿了懮慮。
奶資拖欠 出現『牛吃牛』
在道裡區新發鎮的畜牧三廠,記者遇到了剛剛催要奶款回來的幾戶奶農,沒有拿到奶款的奶農們一臉的無奈,乳品企業拖欠奶款已經三個多月了。由於飼養奶牛效益下滑,尤其是在今年年初以來,鮮奶的收購價格偏低,奶牛的飼養成本上漲,畜牧三廠的養奶牛戶也在逐漸減少。因資金周轉艱難,奶農劉新功將自己家飼養的48頭奶牛全部賣了。趙麗娟家在2004年以前奶牛存欄為150頭,現在已經不到一半,牛捨已經顯得空蕩蕩的。
![]() |
哈爾濱市新發鎮奶農杜龍家的牛捨已顯空空蕩蕩 |
在哈爾濱市呼蘭區呼蘭鎮原野村,奶農張秀和講,全村飼養殖奶牛在2003年最旺的時候能達到3000多頭,現在只有2000頭左右。由於附近沒有乳品企業直接收奶,中間奶商收奶後又不能及時支付奶資,經常要等到二、三個月後纔能兌現。殺牛、賣牛是為了在資金緊張,奶資又不能及時回收的情況下,將部分奶牛處理,變現資金再購買飼料。這種賣牛買飼料的『牛吃牛』現象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是比較普遍的現象。每年的夏季鮮奶收購價格較低,每公斤只有1.5-1.6元,這也是殺牛、賣牛的一個因素。最近鮮奶收購價格雖然上漲,能達到每公斤1.90—2.10元,但飼料價格上漲的幅度則更大。張秀和講,每頭牛的一年費用就在6000元左右,如果不能及時拿到奶資,奶農的生活就會陷入困境,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家養奶牛的積極性。
奶質檢驗 奶農一頭霧水
奶質好壞,是影響奶農收入的最關鍵因素,因為牛奶的檢驗結果決定鮮奶的收購價格。新發鎮畜牧三廠的奶農介紹,在規定時間裡,奶牛每天產下鮮奶後,乳品企業收奶的冷藏車就會開到家門口,每戶的生鮮牛奶都會在寫著自家名字的奶罐裡抽樣後倒進罐車,然後司機就會將這些鮮奶送到乳品企業進行檢驗,確定等級並定價,第二天能拿到檢驗單。記者在奶農的家裡看到了檢驗單,鮮奶檢驗項目主要有脂肪、蛋白質、乾物質、乳糖、酸度、冰點等六項,定什麼等級、是否合格全由廠家檢驗確定。奶農對乳品企業的檢驗結果即使有疑義,也沒有任何辦法只能接受。因為奶農長年賣奶,鮮奶又只能短時間存放,如果都單批次送交政府職能部門檢驗,無論是在時間上還是費用上都無法承受。記者在雙城采訪時了解到,在鮮奶的收購方面也同其它地區一樣,由廠家負責奶質的檢驗、定價,奶農仍然是被動的。這種奶質檢驗『一言堂』的現象暫時還無法改變。
在鮮奶收購檢驗方面,夾在乳品企業和奶農之間的二道販子奶商具有很強的隨意性。呼蘭鎮原野村奶農老王說,『奶款多少只是奶商隨手在白紙上寫出的數字而已,至於鮮奶是否合格,在沒有任何設備檢驗的情況下,便會在紙上寫上合格或者不合格,根本談不上標准數值。』
飼料漲價 奶農效益微薄
![]() |
雙城五家鎮民安村奶農王林昌家貯存的飼料 |
近幾年來,由於飼料價格一路攀昇,使飼養奶牛的成本不斷加大。在雙城市五家鎮民安村記者了解到,全村目前奶牛存欄1200多頭,所產的鮮奶基本都是送往固定的乳品企業,在鮮奶收購方面風險較小,奶資發放也基本正常,但目前的鮮奶收購價格仍然不高。今年6月份,鮮奶收購價格是每公斤1.64元,從9月中旬開始鮮奶的收購價格漲到每公斤1.84元。雖然奶價漲幅緩慢,但飼料卻上漲很快。雙城市幸福鄉慶城村慶源牧業有限公司的薛經理講,飼料的價格近一年來上漲的比較快,去年的四月份的幾種主要飼料的市場價格為:羊草每噸360元;青貯每噸200元、濃縮料每噸1750元。現在的價格是羊草每噸580元;青貯每噸300元;濃縮料每噸2200元,都有不同程度的漲幅。
記者在雙城市畜牧獸醫局了解到,養牛效益最好的2002年,飼養一頭奶牛每年可獲利2500左右,但現在奶農飼養一頭奶牛僅能盈利1013元。其具體收支情況是:濃縮料1275公斤,支出2805元;玉米面1275公斤,支出1657.5元;玉米秸1000捆,支出800元;鍘草費、配種費、水電費350元,共計支出費用6187.5元。收入情況:每年每頭牛賣奶4噸,每噸平均價格為1700元,收入6800元,犢牛折價400元,合計收入7200元。不算人工費、奶牛折舊、牛捨折舊等,可獲利1013元。而飼養奶牛數量較多的大戶,由於玉米秸等飼料都需要外買、僱工每年每頭牛需要支付800元,收支基本持平甚至虧損。
呼蘭區呼蘭鎮原野村奶農張秀和給記者算了一筆帳:僅豆餅,在今年四、五月份的時候還是每公斤2.34元,現在已經漲到每公斤3.50元,甜菜、玉米、酒糟、青貯、乾草等其它飼料的價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漲。現在他家飼養了45頭奶牛,每月收入在17000元左右,除去每月飼養費用在15000元左右,紮草機、榨奶機、粉碎機等設備每月僅電費就達到300元左右,最後利潤只剩下1000多元。
![]() |
呼蘭區原野村奶農張秀和家飼養的奶牛 |
奶農呼吁 規范奶源市場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奶農對國家的扶植政策具體內容是什麼、什麼時候能落實到位、發展資金怎樣解決等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
據了解,今年的9月25日,根據《黑龍江省奶業條例》和黑政發[2007]41號文件的要求,由黑龍江省畜牧獸醫局、黑龍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和黑龍江省奶業協會聯合發布了《黑龍江省生牛奶購銷合同》樣本。旨在規范鮮奶收購市場的交易,但該合同在現實的交易中並沒有使用,並且多數奶農並不知道該合同,也就沒有發揮好其應有的作用。
鮮奶收購價格低,而飼養成本不斷提高,直接影響了奶農的養殖效益。奶農的效益下滑、飼料價格的上漲使奶牛的飼養量下降,並且,按照國家規定自去年的1月15日後,用『復原乳』加工而成的液態奶在其外包裝上必須有明顯的『復原乳』標識,多數乳品企業不願意使自己的產品『身價』下跌,所以爭搶奶源也更加激烈。在產奶淡季,一處奶源有多家乳品企業去爭搶,奶價會有所上昇。但到了產奶的高峰期,收奶的乳品企業又競相壓價。由於奶牛每天都在產奶並且生牛奶不易儲存,即使乳品企業收購價格很低,奶農也只能被迫接受,否則只有將奶倒掉,那樣做損失將更大。奶屬特殊商品,奶源市場交易不規范,給乳品加工企業與奶農之間造成了很多矛盾,這不但阻礙了奶源市場的規范運行,而且也盤剝了奶農的切身利益。
乳品企業與奶農的利益關系不順,原料奶定價機制不合理,市場秩序不規范,質量保障體系不健全,奶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就會受到制約。奶農們盼望政府在政策上加大對養殖戶的扶持力度,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證奶農的利益不受侵犯,從而調動大家飼養奶牛的積極性,最終確保我省奶業持續、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