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2日電(李進勝 李靜 記者 雷蕾)近日,國家統計局哈爾濱調查隊在哈爾濱市區范圍內開展了一次『哈爾濱市交通安全狀況』的專項調查。調查顯示,八成以上市民對哈市交通管理工作總體滿意,五成以上市民認為現階段交通警察執勤執法情況好於以往。
對交通的總體評價比較滿意
在被調查的市民中,有81.2%的市民對哈市的交通管理工作總體印象感到滿意;在路橋建設情況方面,滿意率達到81.8%。交通警察的執勤形象和執法程序將直接影響著道路的暢通。調查顯示,八成以上市民對交通警察的工作表示認可。其中,在交通警察的執勤形象方面,有83.6%的市民感到滿意;在交通警察的執法程序方面,有82.3%的市民感到滿意。調查顯示,交通警察認真的執勤態度和嚴密的執法程序得到了被調查者的認可,超過半數的市民感到交通警察的執勤執法情況好於以往。
交通擁堵時有發生
調查顯示,有12%的被調查者認為市區道路不通暢,認為有時擁堵的佔77.1%。部分主要路段、中心商業區門前路段和重點學區路段,是擁堵的高發區。在調查中,有40.5%的市民認為霽虹橋的道路最擁堵,提及率達9.8%;認為火車站周邊道路擁堵的佔40%,提及率為9.4%;認為大直街和博物館環道道路擁堵的市民分列第三、四位,提及率為9.5%和9.1%。市民認為目前最擁堵的中心商業區是買賣街輕工市場,提及率為24.4%;其次是北環商城門前,提及率為16.3%;依次是松雷商廈、果戈裡大街遠大商廈、兆麟街區域,提及率分別為15.2%、12.6%、10%。買賣街輕工市場和北環商城由於其經營性質造成購買商品的人多,加之公交車站點設置過密,人力車、港田車、出租車的違法行車、拉客行為較為嚴重,從而導致其門前異常擁堵。在影響交通順暢的七方面因素中,半數以上的市民認為修路是首要因素,提及率達23.8%;其次是雨雪天,提及率為21.9%;對道路暢通影響因素最小的是沙塵、霧天,提及率僅為7.4%。由此可見,修路雖然是為民造福,但在其施工期間,許多公交車臨時改變線路,行人、車輛只能繞行,對交通順暢的影響較大。雨雪天,行人、車輛只能放低速度,緩慢行駛,堵車、誤時的現象時有發生。
道路容量嚴重不足
2006年哈市人均道路面積6.1平方米,低於全國平均水平0.5平方米,導致中心區一些路段車流量大,十分擁擠。由於哈爾濱的氣候特點所致,道路破損維修和路橋改造時間比較集中,加劇了道路的壓力和交通擁堵狀況。
私家車增長過快
據哈爾濱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06年末,哈爾濱市汽車保有量為44.3萬輛,其中,私人汽車保有總量已達24萬餘輛,按照全市320萬戶,980萬人計算,平均每百戶家庭擁有私家車7.5輛,比2003年每百戶擁有私車1.6輛增加5.9輛。2007年上半年,哈市新機動車注冊40424輛,同比增長26.4%,其中私家車為30384輛,同比增長27.1%。據專家分析,雖然轎車運行速度快,但在運行時要佔據更多的道路面積。轎車運送每位乘客所需的交通面積是自行車的4倍,是有軌電車的20倍,是步行的40倍。
機動車停車場地匱乏
近幾年城市建設步伐不斷加快,賓館、飯店、住宅小區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而與之相配套的停車場建設卻沒有得到同步發展。目前,哈市市區每百輛機動車擁有19.3個車位,市中心停車位嚴重短缺,大量機動車在道路上亂停亂放現象十分嚴重。機動車佔道停放,使非機動車與其他機動車互相侵佔對方車道,導致交通秩序混亂,交通阻塞頻繁。如南崗松雷商廈、遠大購物中心和中央商城等大型百貨中心停車位嚴重不足,造成周圍車流緩慢,交通經常擁堵。
機動車違法最影響交通秩序
交通違法行為的現狀已經成為普遍性的社會問題。在調查中列出機動車八種交通違法行為,市民提及率居前三位的是闖紅燈、酒後駕車和爭道搶行。在『您認為哪類車輛交通違法行為最突出?』的調查中,國家統計局哈爾濱調查隊列出15種類型車,提及率最高的是摩托車,佔調查總體的70%;其次是港田車、出租車和公檢法車輛。由於哈市安裝交通違法監控設施有限,再加上現有警力不足等原因,往往在無警和無監控路段,有一些車輛逆向行駛、闖紅燈等交通違法行為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管控。半數以上的市民認為闖紅燈最影響交通暢通,其次是爭道搶行,佔22.2%。酒後駕駛是交通安全的頭號隱患。近70%的市民認為酒後駕駛對交通安全的影響最大;其次是超速駕駛,佔18.5%。
行人非機動車遵章意識不強
行人和非機動車闖紅燈是普遍存在且久治不愈的頑癥,既造成了意外交通事故的發生,也嚴重影響了城市形象,更曝露了部分市民交通安全意識和法制觀念淡薄。在『行人的主要交通違法行為』選項中,分列前五位的依次是:不走人行道和過街天橋的佔25.7%;跨越交通護欄的佔19.4%;違反交通信號通行的佔17.5%;不按規定橫過車行道的佔16.4%;不主動避讓機動車的佔11.4%。行人闖紅燈,是行人交通違法中最普遍、最明顯、也是數量最多的一種交通違法行為。這種違法行為不僅給交通違法者自身安全帶來極大危險,而且有礙道路暢通,更是造成交通事故發生的極大誘因。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哈市發生非機動車、行人負主要責任的交通死亡事故89起,死亡89人。而在上半年發生的485起機動車交通死亡事故中,機動車因躲閃非機動車、行人而釀成的事故佔了近70%。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於2004年5月1日起實行。在對調查的市民中,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知曉率為59.5%,不知道的市民近四成。
改善交通環境的建議
為有效緩解交通擁堵和遏制交通事故的發生,使哈市道路交通環境盡快得到改善,國家統計局哈爾濱調查隊認為應從立法、規劃、建設和管理等方面,加快對道路交通的綜合整治和進一步完善。一是制定好城市交通規劃,把遠期規劃和近期項目結合起來,實現資源最佳配置。同時,建議在城市規劃建設之前,充分聽取交管部門的意見;二是改善交通事故勘查工具和通訊裝備,提高快速反應能力,盡可能縮短因交通事故引發的交通阻塞時間。據了解,部分交警隊存在資金缺乏的問題,事故處理裝備數量根本達不到實際工作的需要;三是要針對目前易堵路段多、改建難度大的實際狀況,合理調整交通流量;四是妥善解決城市非交通佔道問題,提高道路利用率。在政府的統一領導下,與工商、城建、市政等部門密切協作,發動全社會的力量共同參與,齊抓共管,營造『人民城市人民管』的良好氛圍;五是建議政府盡可能加大對停車場建設的投人,盡快出臺相應的停車場地方性法規,加快停車場建設步伐,以規范靜態交通秩序;六是深入持久地開展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全面提高交通參與者交通法制意識,建議從中小學生做起,並在媒體上發布公益廣告,逐步形成人人遵法、守法、文明交通的良好氛圍;七是對於駕駛員非法搶道、酒後駕駛、闖紅燈等行為,應給予重罰,減少違章事件的發生;八是提高交警隊伍的整體執法水平和全民素質,從根本上改變哈市的道路交通安全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