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舊)科技·衛生
搜 索
拾『家訪』話題引出不同的聲音
2007-11-04 07:23:52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4日電 哈爾濱市教育局的這條家訪新規定在老師和家長中引起一定反響,有叫苦的,也有叫好的。在這個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重提家訪有必要嗎?近日記者采訪中聽到不同的聲音。

  反對方:只要有溝通,形式不重要,『登門』沒必要

  老師:道太遠跑不起

  南崗區一所重點學校的劉老師說,通過網絡和電話與孩子和家長進行交流,孩子在學校和家裡的一舉一動老師們都了如指掌,到家裡去家訪實在是沒有必要,費時費力。一些老師抱怨說:『班額太大,學生住得太分散。對於工作壓力本就很大的老師來說,很難抽出大塊時間進行家訪。班主任每天早上五六點鍾就得從家走,晚上七八點放學後還要備課、批作業,家訪只能放在周末和節假日進行。學生家遍布城市各個區,許多街道都沒聽說過,一個周末也訪不了兩三家。一個班六七十學生,如果每周末都進行家訪,全訪下來也得個一年半載。』

  家長:怕家訪暴露隱私

  『家訪不就是老師和家長見見面嗎?在哪兒見不行,非得到家見!』一個人帶孩子的肖女士對老師家訪非常為難。她與丈夫離異多年,但學校和老師並不知道。在填寫學生家庭情況調查表時,她沒寫父母離異,怕孩子在學校抬不起頭。平時開家長會,老師問孩子的父親,她都說工作忙。如果老師到家來家訪,就會知道孩子是單親家庭,孩子的自尊心會受到傷害。還有一些反對家訪的家長認為家訪不過是個形式,認為老師的精力應放在如何提高學生成績上,家不家訪並不重要,有時間,還不如給學生補幾堂課來得實惠。

  學生:老師家訪就是告狀

  王猛堅決反對家訪,當老師向同學征求家訪意見時,他沒有舉手。王猛認為,家訪就是老師找上門向家長告狀,大家都認為只有差生老師纔會去家訪,所以老師到哪位同學家去家訪就代表著他是壞學生。王猛說,平時在學校有點小差錯,老師就打電話告訴媽媽,晚上回家,媽媽一定狠狠地訓他。每次開家長會,王猛都心驚膽戰的,當著很多家長的面,老師毫不留情地將陳芝麻爛谷子的事都翻出來,聽得媽媽的臉色一陣紅一陣白,回家准是一頓罵。如果老師到家裡來,當他的面向家長告狀,那豈不是一件很可怕的事,等老師走了,他就慘了。

  支持方:『電訪』和『家訪』有本質的差別,家訪在教育中不可或缺

  家長:高科技不能代替『面對面』

  有家長向記者反映,從來沒接受過家訪,老師有事都從『家校通』或是電話通知。還有的老師有事就上網,在班級論壇上發布或是在QQ裡聊幾句就完事了。這讓一些家長很反感。畢竟現在不是所有家庭都有電腦都安寬帶,所以網上只能與有限的家長進行交流。還有的家長向記者反映,本為加強學校和家長聯系而開設的『家校通』,卻沒有發揮真正的意義,反而成為老師留作業的留言本,作業就應學生自己來記,沒有必要發給家長。雖然我們和老師也經常在電話裡交流,但總覺得缺少點什麼。

  『過去,我們家長每天忙著掙錢,基本不過問孩子的學習情況。孩子也不願意和我們說,久而久之,我們和孩子越來越生疏。』像秦麗榮這樣只有小學文化的農民工,在紅陽小學學生家長中很普遍。該校學生80%來自農民工家庭。由於生存的壓力和自身文化素質的原因,這些家庭的家長在過去都不太重視孩子教育,而現在,這樣的狀況因為老師的家訪而發生了變化。現在秦麗榮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了。她說:『老師都能付出那麼多,我們沒有理由不關心孩子學習。』

  學生:我想被老師重視

  哈爾濱市風華中學初三年級的學生劉立滔希望老師家訪。劉立滔說,開學時,老師曾向同學們征求家訪的意見,希望老師家訪的同學舉手表示歡迎。班級裡60多名同學,舉手的有30多名,其中學習成績處於班級中下等的劉立滔毫不猶豫地舉了手。劉立滔的父母忙於生意,沒有時間監督他的學習,更沒有時間到學校找老師詢問他的學習情況。每次看到其他同學家長到學校與老師探討學生的學習成績,他總是投去嫉妒的目光。他認為,只有家長經常找老師溝通,纔會受到老師的重視。這次家訪是一個機會,如果老師能到家裡來家訪,主動與父母認真地研究他的學習成績,老師就會知道父母也關心他的學習,老師一定會更關注自己。10月份,老師說准備家訪,劉立滔讓父母在家等,一家人都在盼望著。

  校方:

  家訪是最具『質感』的家校聯系方式

  哈爾濱師范附小石瑾娜校長在談到家訪的重要性時認為,盡管現在電子通訊工具已經成為家校溝通的全新方式,但是,登門家訪仍是不可替代的家校聯系方式,因為這個方式最傳統又富於感情色彩,最具有『質感』,直接拉近了師生的情感距離。家長到學校來,面對老師感覺的是嚴肅。但老師走進學生家,會讓學生和家長感到親切。身份轉換了,老師成為客人,學生和家長成為主人。而且老師會直觀地感覺到每一個學生的家庭氛圍、家庭結構、家庭關系和家庭條件,以便『對癥下藥』,因材施教。石校長介紹,該校老師堅持家訪已經多年,三個校區橫穿江南江北,共有5000多名學生,老師家住在全市各個區,有的甚至住在外縣,所以要完成家訪工作的確很艱辛,但是老師們都在認真地完成著自己的工作,並沒有因此放棄家訪。過去的家訪對象著重『問題學生』,現在的家訪注重的是如何讓每個學生感受到來自老師的關愛。家訪,讓孩子感受到老師的溫情,讓家長感受到學校的重視,也讓老師更直觀地認識了學生,理解了家長。

  教育主管部門:

  家訪是教師工作的『本分』

  在相當一部分中小學教師對於重提家訪怨聲載道,認為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給老師增加了額外的工作量時,哈爾濱市教育局紀檢監察處副處長劉劍指出:家訪本身就是教師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就如同老師每天的上課、備課一樣。近十幾年來,隨著現代通訊方式的快速發展,傳統的家訪被淡化了。現在重提,說白了不過是要求老師們做好本職工作,而決不是給老師增加了額外的工作。

  一直以來,家訪都是老師利用業餘時間進行的,這與醫生在有急患之時不論何時都要趕到醫院救治,與公安民警為了偵破某個案件幾天幾夜不能回家是一個道理,是教師這個職業的要求,不能因為佔用了一些業餘時間,就認為是負擔。當然由於現在城市在變大,學生的家庭住址分散,老師們逐一走訪客觀上的確存在著路途遠的困難,但與過去相比現在的交通很便利,通訊也發達,老師在家訪前可以先溝通、聯系,做好准備,便可以不跑冤枉路,而過去老師們家訪那就是誤打誤撞,成功的比例要遠遠低於現在,過去都毫無怨言地做了,現在怎麼就不行了?

  他認為老師們通過家訪可以體驗一下一個未成年的孩子每天早出晚歸的來回路途,對於學生求學的艱辛多一份理解。作為教育行政部門時常能得到一些反饋意見,有的老師要求學生每天早七點必須到校,遲到者不論原因一律扣分,或是采取遲到幾分鍾罰站幾分鍾的簡單粗暴處理方式,如果老師們能夠體諒孩子高峰時間通勤的艱難,估計處理方法就會改變。

責任編輯:張昭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