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繼磨盤山水庫之後 西泉眼成為哈爾濱又一水源地
2007-11-04 10:00:24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馬智博 薛婧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4日電 一場水危機,讓哈爾濱人開始為飲用水安全感受到懮慮,而磨盤山水庫的正式供水,則讓哈爾濱人逐漸擺脫了水危機的困擾。如今,西泉眼水庫再次承擔作為正式飲用水源地的歷史重任,又給哈爾濱市民吃上了一顆安全飲水的定心丸。

  恢復原始使命確保城市發展需要

  西泉眼水庫工程於1992年開工,1996年主體工程建成蓄水。據哈爾濱市西泉眼水庫負責人王忠誠介紹,西泉眼水庫工程在進行可行性研究階段曾考慮將水庫作為水源地,為哈爾濱市供水。但當時由於工程立項和資金投向等因素的制約,最終將水庫的任務確定為防洪、除澇和農業灌溉。與此同時,將西泉眼水庫作為遠期備用水源,視城市發展需要隨時啟用。

  2005年,松花江發生重大水污染事件,鑒於松花江水源地水質污染的實際情況,國家松遼流域環境監測中心認為,松花江水已經不適宜作為長期城市供水水源。建議哈爾濱市另外開闢飲用水源地,確保供水水質安全。加之松北建區和呼蘭、阿城變區後,城市供水格局和需求發生較大變化。為適應哈市城市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哈市水源地急需進行轉換。此時,哈爾濱市加快了磨盤山水庫供水工程的建設步伐,同時將西泉眼水庫恢復原始功能重新作為城市供水水源一事也擺上了日程。

  多項措施保證西泉眼水質

  近年來,西泉眼水庫在發揮防洪、除澇、灌溉、發電等功能的同時,也因為風景秀美而成為了哈爾濱市的一處旅游勝地,平均每年接待游客10萬人左右,游客在帶來財源的同時,也為水庫帶來了污染。面對此問題,王忠誠表示,目前西泉眼水庫飲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工程項目被列入了《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中。2007年,國家發改委批准投入2000萬元資金,計劃對西泉眼水庫水源地進行徹底治理,庫區一級保護區內所有建築物全部拆除;對二級保護區內的管理用房都要加裝污水處理設施,達標後向下游排放。在管理上,水庫嚴格按照水源地的要求進行管理,全部取締壩上旅游項目,庫區也將實行封閉管理,適當發展壩下旅游,確保哈爾濱市居民喝上放心水。

  目前西泉眼水庫供水可研報告已經編制完成,同時還完成了工程建設項目用地初審和水庫供水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報告的編制工作。西泉眼水庫供水工程包括水源工程的維修加固、新建取水塔和供水隧洞、輸水管線三部分,輸水管線全長96.56公裡,直接進哈市三水廠進行處理,由三水廠制水後輸入城市管網,設計供水能力為每天32萬噸,滿負荷供水水量可達城市用水量的1/3,工程造價為10.2億元。

  兩個新水源質優量更足

  社會建設與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關。從2006年12月,磨盤山水庫供水一期工程正式向市區供水,至今已經三次擴大供水區域,哈爾濱市有越來越多的市民喝上了純淨的山泉水。而隨著西泉眼水庫作為正式水源,將進一步增加哈爾濱市的供水能力,以滿足城市日益發展的用水需求。哈爾濱工業大學市政環境工程學院馬軍教授指出,一個城市如果有多個水源地為城市供水是有利的,而且是安全的。

  

  相關鏈接: 水利部長稱:水資源與水環境保護面臨嚴峻挑戰

  水利部水資源評價的最新成果顯示,近年來,我國北方地區水資源量明顯減少,北方部分流域周期性的水資源短缺加劇,嚴重制約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水利部部長陳雷在中國水資源與水環境保護高級圓桌會議上表示,近年來,由於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我國水資源條件發生明顯變化,極端水旱災害事件呈頻發與並發趨勢。按目前的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正常年份全國缺水近400億立方米。由於長期粗放的增長方式,我國經濟在高速增長的同時,也付出了巨大的資源和環境代價,發達國家上百年工業化過程中分階段出現的水資源和水環境問題,在我國20多年來集中出現,水資源與水環境保護面臨嚴峻的挑戰。(新華社北京11月3日電)

責任編輯:岳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