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11月5日電 從9月1日起,教育部在全國中小學校推廣第一套校園集體舞。然而兩個多月過去了,推廣工作遭遇眾多尷尬:學生們跳起來羞羞答答,家長懮心忡忡擔驚受怕,學校則因組織跳舞佔用太多的學習時間也熱情不高。
學生
羞羞答答牽袖起舞
哈市道裡區某中學是較早開展校園集體舞的學校。26日上午,課間操的鈴聲響過,操場上整齊列隊的初一、初二學生等待著跟老師學跳集體舞。校園大門口的柵欄前,站滿了附近的居民和一些家長,這些家長是特意趕過來『監督』孩子的,看看同學之間是否有『異常動向』。伴隨著青春動感的旋律響起,領操臺前,兩男兩女的領舞員組成兩對,女生把手搭在男生舞伴的手上,男生女生手拉手隨著歡快的音樂翩翩起舞。領跳的女生落落大方、舞姿優美,男生彬彬有禮、動作舒展。但是記者注意到,臺下的一些學生卻表現得很羞澀。在做牽手動作時,一些男女生『默契』地把手懸空『擺』在一起,互不相搭。還有一些男同學乾脆把校服的袖子抻長,把手縮進袖子裡,讓女同學拽著自己的袖子跳舞。
『男生先邁左腳,右腳轉移。』29日下午,在哈市南崗區一所中學的操場上,體育老師正在教學生們跳校園集體舞。『校園集體舞要求動作舒緩,同學們要大方一點。』隨著體育老師的一聲令下,男生和女生的配合部分開始了。只見一些男生和女生連忙掏出手套戴上,然後兩個人纔在一起跳舞。一名站在隊伍後排的女同學把面巾紙小心翼翼的墊在了自己和舞伴的手中間,一邊跳舞一邊不時注意手中的紙巾,生怕不小心滑落。每當有面對面拉手的動作時,大多數的學生眼神都是左顧右盼,或是故意躲閃,都不敢正視對方。整套集體舞跳下來用了6分30秒,音樂停下後,很多學生臉上出現了如釋重負的表情,長出了一口氣。
記者采訪發現,其實很多中學生還是很喜歡這套新舞蹈,只是做男女生牽手這樣的『親昵』動作時,兩人會覺得十分尷尬。初二學生周莉婷是班裡的文藝委員,經常在班級裡組織文藝活動,和男生關系也處得不錯。但突然和男生手拉手,心裡還是感覺有些不好意思。『原本覺得沒什麼,老師也一再要求我們要放開,但真的手拉手跳舞還是覺得別扭。』初三女生吳暢每次學跳舞時,只要遇到牽手都拉著舞伴的袖子。她說平時很少和男生一起玩,突然叫她牽手很別扭。吳暢的舞伴則說,不願牽手是怕同學『瞎議論』。
家長
擔心早戀一旁『監視』
由於校園集體舞的動作要求比傳統的廣播操復雜,男女生要搭配成舞伴,舞蹈中還有一些拉手的動作,所以有一些家長對此表示擔懮。
自從兒子的學校開始學跳集體舞,梁梅就跟兒子的班主任老師提出,要給兒子找個男舞伴,可老師沒同意。後來,兒子每次在學校裡學跳集體舞時,梁梅就站在學校操場外面看。『孩子現在正是青春期,雙人舞肯定有身體接觸,每天跳舞摟摟抱抱,容易引發情感方面的問題。如果非要跳集體舞的話,也應該跳一些沒有身體接觸的舞蹈。』
『孩子本來學習已經很忙了,每天正常的課程之外還要上英語和數學的補課班。現在學校為了教孩子學跳集體舞,每天都要利用至少一節課的時間。孩子的學習時間多寶貴啊,如果因為跳舞而影響了學習那可怎麼辦?』齊佳麗女士的女兒是哈市南崗區一所重點中學的高二學生。她最擔心的是孩子學習集體舞會影響正常的學習。
『我兒子現在一直在學武術,他本來就不喜歡舞蹈之類的運動。你讓他學跳舞,他不願意。但學校又是強制性的,不學還不行。』趙磊女士認為,武術、跆拳道、踢足球、打籃球可以增強體質增加團隊精神,還比較適合男孩子。學跳集體舞只是形式,沒什麼必要。
學校
學業為重難以推廣
面對教育部門要求必須普及的校園集體舞,一些學校的老師也多少有些擔懮,很多學校和老師采取了被動消極的態度。
『學校每天都安排時間教跳集體舞。但高中生的學習時間很寶貴。現在用多少時間學跳舞,老師課後就要拿出多少時間給他們補上。否則一旦成績下降,我們老師也不好交待。』哈市一所重點中學的班主任老師說。
『平時就怕男女生交往出問題,管都管不過來。這一旦放開了,手拉手跳舞,時間一長會不會導致早戀,這是我們老師最擔心的。』一位高一老師說。
哈市道裡區一所重點中學一直到現在也沒有在校園推廣開這套集體舞。學校政教處主任告訴記者,學校也曾試著推廣這套集體舞。但是從一開始家長的反應就很大,都害怕學習舞蹈會耽誤時間,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另外一部分老師也認為高中的孩子正處於青春期,心智還不是十分成熟,自制力也比較差,學習這樣的舞蹈還是怕引發學生早戀。現在學校只是讓幾對文藝骨乾先學這套舞蹈,下一步要看學生的反響如何,然後再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爭取早一點讓集體舞在學生中全面推廣。
哈市香坊區一所重點中學也一直沒有在學生中推廣校園集體舞,該校教導主任表示,學校文化課學習是重中之重,集體舞易引發學生早戀,又耽誤學生學習,所以還要等等看。
專家
大膽起舞有益健康
『越是封閉,越是容易出問題。孩子們需要正常的異性接觸,包括一起跳舞。』黑龍江大學從事多年青少年心理研究工作的袁敏副教授認為,學校推廣集體舞這種方式,是緩解其青春期壓力的一種好方法,可以給少男少女提供一個陽光下交流的機會,讓他們能夠了解異性、認識異性。
省教育廳相關部門的負責人表示,這套舞蹈是專業人員通過對心理學、運動學、生理學等各方面進行充分研究後而創編出來的。分別是小學組《好朋友》、《陽光校園》、《小白船》;初中組《青春旋律》、《校園秧歌》;高中組《青春風采》、《校園華爾茲》7個校園集體舞蹈。在創編這套舞蹈時,對於男女雙方手的接觸時間、次數,都作了詳細的考慮,根據中學生的特點設計,非常慎重。各項指標科學分析後顯示,第一套校園集體舞運動負荷科學合理,運動強度適中,舞蹈動作方法恰當。對促進學生的正常發育和健康成長具有積極的意義。學生長期堅持可以改善身體機能,提高學生身體的協調性、靈活性、節奏感。同時,開展校園集體舞活動有助於學生愉悅身心,培養健康的生理情緒和能力。有助於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合作的意識,同學之間相互交流的能力,使學生個性得到生動活潑的發展。
這位負責人表示,其實舞蹈中的牽手只是一種禮儀,動作都是大方得體的,而且在跳舞過程中會不斷換舞伴,並不是固定一男一女搭配跳舞,不會造成一些人所擔懮的身體接觸導致早戀問題。相信校園集體舞會成為男女學生正常、健康溝通和交往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