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哈爾濱:電子交警只管罰,不管告知?
2007-11-06 11:27:08 來源:新華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新華網11月6日電 哈爾濱市部分司機最近在進行檢車時意外發現,他們駕駛的車輛不知何時何故被『電子眼』拍攝到違法了,少則幾次、多則幾十次,而且是一兩個月甚至七八個月以前的違法記錄,不僅給司機們帶來了經濟上的損失和令人煩惱的『扣照學習』,也讓他們心中產生疑惑──既然違法了,有關部門為何不及時通告?

  伴隨著被處罰者數量的增多,由『交通處罰延遲告知』引起當地車主的怨氣越來越大。

  5月交通違法,10月纔告知

  -提示:有關部門不及時進行違規處罰通知,致使司機不知道自己的駕駛行為已經構成交通違規,還是按照『老路子』開車,一錯再錯。

  記者在哈爾濱市公安交警支隊電子監控交通違法處罰中心看到,大廳內擠滿了前來查詢交通違法信息以及繳納罰款的司機,每臺查詢機前都排著十幾人的長隊。

  在這裡,有的人抱怨排隊時間過長,有的人抱怨處罰金額過高,更多的人抱怨自己毫不知情就因為違法次數過多被迫交大額罰款和『扣照學習』……

  市民朱先生告訴記者,他在檢車時被告知有違法記錄,於是到這裡查詢,發現今年5月以來,他家的出租車有14次違法記錄,自駕車有6次違法記錄,而他不久前纔收到一張由出租車公司轉交的5月份違法記錄罰單。

  朱先生還向記者展示了那張違法罰款通知單,上面標明違法時間是2007年5月9日,而郵寄通知單的信封的郵戳時間是2007年10月15日,朱先生公司所在區的郵戳時間已經是2007年10月16日。

  哈爾濱市某速遞公司張先生表示,比較而言,哈爾濱市安裝『電子眼』後,交通違規處罰明顯增多。有關部門不及時進行違規處罰通知,致使司機不知道自己的駕駛行為已經構成交通違規,還是按照『老路子』開車,一錯再錯。

  車主何成波夫婦說,僅今年7月至9月,他們的車就被『電子眼』記錄違法達十多次,不僅要繳納罰款,還要面臨『扣照學習』,損失達幾千元。他們還聽說個別出租車司機違法次數達60餘次,『如果交管部門能夠及時將違規情況告知當事人,就不會有今天這樣嚴重的後果。』何成波說。

  交警部門解釋:他們只管處罰認定,不負責告知

  -提示:目前,哈爾濱市區交通違法罰單的送達率只能達到40%左右,造成這種局面,『不是交通管理部門的事,而是駕駛員個人的事,是駕駛員個人留的信息有誤差』以及部分出租車司機拒收交通違法罰單郵件所致。

  說起交通違法罰單延遲告知現象,哈爾濱市一出租車公司萬經理表示,『這一現象的確非常普遍』。他所在公司平均每月能接到60張罰單,很多都延遲半年至八個月時間。

  哈爾濱市交警支隊交通秩序處副處長佟少傑解釋說,目前,哈爾濱市區交通違法罰單的送達率只能達到40%左右,造成這種局面,『不是交通管理部門的事,而是駕駛員個人的事,是駕駛員個人留的信息有誤差』以及部分出租車司機拒收交通違法罰單郵件所致。如果駕駛員當初登記信息准確,或者他們的通信地址、聯系方式發生變化後,司機能及時到交警部門修改登記信息,交通違法罰單的送達率就能提高。

  當記者追問,一些政府企事業單位的公車不存在『車輛登記信息有誤或者拒收違法罰單』的情況,為何依然收不到交通違法罰單?

  佟少傑又解釋說,原來哈爾濱市交警支隊自己有一套交通違法處罰程序系統,昇級之後,省總隊要求兩個系統進行合並。在合並期間,『電子眼』的抓拍工作沒有停止,而通過這套系統調閱車主信息的功能卻不好使,有關部門無法調閱車主的信息,自然也就沒法通知車輛信息所有人。另外,近幾個月信息過多,造成信息積壓,也是交通違法罰單不能及時送達車主的原因。

  佟少傑表示說,能夠准確獲知違法記錄的辦法,一是通過處罰中心以及各區交警大隊的查詢機,二是通過『交警信使』的短信方式查詢,不過這個辦法需要付費,具體費用不清楚。他們部門只管交通處罰認定,不負責告知。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