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冰城歷史見證 文廟原始瓦件封存待後人考證
2007-11-07 15:29:45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於鴻斌/文 首席記者 張清雲/攝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圖為工作人員將一塊刻有被埋瓦件說明的大理石板埋入地下

  東北網11月7日電 日前,哈爾濱文廟二院的東西廡80年來首次大修完成,更換下來的原始瓦件如何處理?是當成垃圾扔掉,還是想辦法留住?今天,哈爾濱文廟選擇將300多件80年前的原始瓦件埋藏於地下,留給後人。

  東西廡屋頂維修工程,是哈爾濱文廟自1929年建成以來的第一次,歷時155天,於8月30日竣工。這次大修共補配各種瓦件20077塊;使用壓漿灰80多噸、青灰7噸多、黃土123立方米、木材40餘立方米,金箔二十具。在東西廡文物工程的修復中,本著修舊如舊、原汁原味,使用傳統的維修方法的方針,達到了保護建築的維修要求。在被更換下來的破損瓦件中,有500餘件印有繁體字『哈爾濱文廟,中華民國十七年制造』的字樣,專家認定其為1926年至1929年間哈爾濱文廟建設之時的原始瓦件。為傳承文廟古建文化,避免保護建築歷史的斷層,讓後人更好地了解上世紀二十年代文廟建設之初的中國古典建築材料工藝技術狀況和發展水平。維修工程完工後,哈爾濱文廟沒有簡單地將這些原始瓦件作為建築垃圾扔掉,而是請專家論證,決定將不能再使用的原始瓦件予以保留,見證其建築修繕的歷史。

  記者注意到,哈爾濱文廟將原始瓦件一部分用於將來作為《中國古典建築展覽》的文物,其餘的屋脊獸、龍頭正吻、龍頭垂脊、龍紋滴水、瓦當等全部作為歷史遺留物,埋於東廡北側的地下。同時,還給後人刻了遺留詞,連同原始瓦件一起埋入地下。遺留詞的大致意思是:2007年7月,哈爾濱文廟進行了建成以來的首次全面修繕。為傳承聖殿歷史痕跡,將其東西廡承載近八十年原配之瓦件,置於文廟地下,以見證孔聖文廟歷經滄桑重又修繕輝煌之歷程。

  作為國家文保單位,像哈爾濱文廟這樣,將建築之初的原始瓦件埋入地下傳給後人,這在全國還是首次。

責任編輯:呂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