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醫療服務調價調查:看病貴有緩解醫院高負運行
2007-11-08 10:06:55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趙宇清 米娜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調價後,檢查項目降幅大,直接受益於患者。一些大醫院CT、核磁共振等原來昂貴的檢查項目門前擠滿了人。記者蘇強攝

  東北網11月8日電 秋天,醫院裡傳來了一條好消息,醫療服務價格調價了,許多諸如CT、核磁等檢查項目的價格都有了大幅度的下降。自9月1日新價格標准實施以來,醫院變得比原來更加擁堵,就連PET-CT這種貴族式的檢查項目都常常會預約額滿。據省物價局有關人士初算,這次降價項目達140餘項,我省群眾年醫療支出可節約1億元。但是這次的調價在緩解看病貴這一民生難題的同時,在醫院裡也激起了一股不大不小的波瀾

  在省物價局、省衛生廳聯合下發的關於《黑龍江省醫療服務價格項目(試行)》的補充(第二批)通知中,很多醫療檢查項目的價格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下降。降價之初,一些醫院的服務質量不同程度縮了水:麥粒腫等小手術沒人願意做了,檢查報告開始圖文分解收費了……

  曾經多次參與過醫療價格調整論證的哈醫大附屬第四醫院副院長韓玉珍說,這次調價對醫院的衝擊很大,很多醫療項目都無法開展,因為收不抵支。醫生從心態上也不願配合,激進不開方。患者需要的項目開展不了,很多患者不得不去外地治療,這也導致我省的資金大量外流。

  哈醫大附屬第四醫院影像科副主任王丹說,價格下調,病人確實明顯增多了。但是醫院真的有點虧本,核磁共振的設備是今年5月纔購進的,但是9月份磁共振檢查的價格就下調了40%多,價格由原來的877元一個部位變成了585元一個部位。這種檢查膠片的成本也是很貴的,一般來說,這種檢查需要給病人兩張膠片,因為一張膠片很難看出什麼結果來,但是現在一些醫院為了節約成本只給病人一張膠片,這就令檢查失去良好的效果。降價,給患者最大利益的想法是好的,但有時這種降價也會對患者不利,比如以前如果病人需要,我們可以給病人多出一套膠片,這套膠片的價格按每張30元收費。多出來的這套片子,患者家屬把它郵到北京找專家會診。但是調價後,就不可以這樣收費了。

  醫護人員的工作熱情在降價之後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挫傷。哈爾濱市兒童醫院的一位工作人員說,現在這麼一調價麥粒腫手術做一個賠一個。還有小兒驗光,從30元調到了5元,這也太不合理了,兒童驗光比成人難多了,這5元錢真的很難調動起醫生的積極性。

  王丹說,過去我們這裡每天接待30多個病人,現在每天要接待近60個病人。機器從早上7時45分開機,一直要工作到晚上九、十點鍾,甚至有一次機器都自動飽和停機了。醫生的日工作量比以前大了一倍,每天工作十多個小時,連午休時間也沒有了。這樣長此以往,醫護人員的身體也是扛不住的。

  調價會令醫院超負荷嗎

  省城某大醫院初步測算,醫院一年將讓利2500萬給患者

  物價部門認為醫院會經歷一個陣痛期

  事實上,這次物價部門出臺的文件,並不完全是降價文件,手術費等一些技術含量高的項目價格也有所上浮,那麼醫院的整體收入究竟是昇多於降,還是降多於昇呢?記者為此找到省城一家大醫院,請醫院相關部門的人員根據去年的門診量和手術量用今年的新價格做了一次測算,得出的結果是醫院的收入一年將損失2500萬。

  韓院長說,她不反對調價,但她希望進行合理的調價。調價要讓老百姓不虧,醫院也得站得住腳纔行。現在醫院裡所有的大型設備都不賺錢,因為回收了購買機器的成本後,機器也就報廢了。這次調價消除了大醫院與中小醫院之間的價格等級之差,取消了省內8家大醫院在大型設備檢查方面30%的加價率。但這並不真的合理,進口設備與國產設備的成本不一樣,進口試劑與國產試劑的成本也不一樣。如果要合理分流病人,應該有相應的配套政策,而不是靠調價來解決問題。

  省衛生廳計財處的工作人員說,從這次出臺的36號文件來看,醫療價格下調的項目和數額都多於上調的項目,醫院肯定是有損失的。以闌尾炎手術為例,手術價格由原來的280元昇到了300元,但是這個價格在東三省中仍是最低的。醫院是一個經濟實體,降價有波動也是很自然的事情。據他所知,大部分醫院都是在負債經營,藥費要拖欠、設備費也要拖欠、蓋樓用的也是貸款。但是如果完全規范化操作的話,很多問題就會暴露出來。如果國家要保證醫院的公益性質,就必須加大對醫院的投入,最近寧波就出臺了一個政府補償政策,這是緩解矛盾的一個好辦法。

  省物價局的工作人員說,調價是在經過了縝密的調研基礎上進行的。物價部門既要考慮百姓利益,也要兼顧醫院的效益。剛剛調價後,醫院是會經歷一個陣痛期。當然,新出臺的《黑龍江省醫療服務價格項目(試行)》,如果有不合理的地方,我們也會考慮進行一些調整。大醫院不肯接的小手術,小醫院可以做,這恰恰可以促成病人的分流。

  監督機制與激勵機制不應缺席

  如何減少運營成本,最大限度地提高資金的有效使用率成為當務之急

  應建立監督機制保證醫療質量,建立激勵機制提高醫生的工作熱情

  可以看出,價格調整令醫院進入了一個心理調整期和適應期。而面對其間出現的種種狀況,最好的辦法就是采取相應的激勵機制和監督機制來保證醫療質量。一方面通過激勵機制來激發醫生的積極性和工作熱情,另一方面則要通過監督機制來保證患者的合法權益和醫療工作的順利進行。

  哈醫大附屬腫瘤醫院院長徐秀玉說,降價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對醫療管理也能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醫院受益空間減少,我們就會考慮如何減少運營成本、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資金的有效使用率。在此之前,我們已經經歷過3次藥品降價了,特別是去年32種腫瘤藥物的降價已經為我們積累了一些經驗。在那次降價中,國家規定500元以上的藥物只能加價75元出售,我們最貴的腫瘤藥物進價是23000元一支,加上75元後,加價率僅為千分之三。如果有一支破損,我們就會賠本,所以我們特別嚴明了管理制度。此外,我們還有一個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專門負責監督工作,每個月都會對醫護人員的不當行為進行公示。

  對於患者在做核磁檢查時想多出片子的問題,北京天壇醫院副院長張靜波認為可以應用電子計算機技術,少出或者不出片子。到時,病人拿走的只是一張光盤,既環保,又節省費用。一張白盤纔2塊錢的成本,加上附加值,估算總價也不過幾十元。這樣,患者可以節省大量的檢查費用,醫院又能以電子圖像的形式將檢查結果存儲下來,需要時可即時打印。

  省衛生廳計財處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不管物價怎麼變化,醫院都必須嚴格執行《醫療機構管理條例》,開展與所設定功能相一致的服務,不能推諉。省衛生廳將在11月11日開辦全省醫療機構財務·物價·審計培訓班,培訓班要從人員配備、組織建設、制度建設、人員管理等多個方面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這些東西不是以前沒有,而是要繼續強調它。除此之外,我們還要講物價政策的解讀,以答疑的形式回答大家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此外,在年底之前省衛生廳還將會同省物價局到醫院檢查,杜絕違規行為,切實維護人民的權益。並且省衛生廳會將此類的檢查變成一種常態,加大檢查的頻率。

  僅僅有監督機制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有激勵機制,因為激勵機制纔是醫護人員日益提昇醫療質量的原動力。但遺憾的是,從記者采訪的情況來看,很多大醫院都沒有適時地拿出這樣的一套機制來。

  到底什麼纔是醫療成本的底線

  醫療成本的透明度還不明朗

  醫療項目定價細化仍有難題

  降價,的確是讓百姓受益了。肺癌患者單世軍說,因為病情的關系他需要經常做核磁檢查。以前,核磁檢查的費用是一個部位800多元,降價後纔500多元,因為做的部位多,所以這樣一來,他可以省下許多錢。但是,更多的患者在心裡畫了一個問號,醫療檢查項目降幅這麼大,它的成本底線到底在哪裡?

  網絡上的一些報道曾給醫院算過成本賬,得出的結論是大型醫療設備檢查存在著極大的利潤空間。以市級醫院為例,一臺核磁共振一天的純利潤達到萬元以上。一臺普通的核磁共振成本約為500萬元,按使用壽命15年計算,每天的折舊成本大約在900元。而一個核磁共振檢查就要800元,按保守數量,市級醫院一天15人做檢查,去掉電費、人員費以及折舊成本,醫院一天淨收入近萬元。遼寧省衛生經濟學會副會長於潤吉算了這樣一筆賬:以CT為例,平均購買價格361萬元,平均每次收費225元,一天平均20人次(最高1天可達50~60人次),約2.7年便可收回成本;現在,國家規定CT使用年限為5年,而不少醫院的CT實際使用年限為6~7年,多使用的時間醫院可以賺夠了再買兩臺CT的費用。

  據省衛生廳計財處的工作人員介紹,醫療成本主要包括衛生材料、采暖費、水電費、勞務費(剔除國家撥款部分)、設備折舊費、修理費等。國家為醫療服務定項,由衛生廳和物價局為其賦予價格。醫療項目定價是一件很復雜的事情。遼寧闌尾炎手術是800元,可能很多材料的費用都會包含在內;而我們的闌尾炎手術是300元,可能一些材料就都是需要額外收費的。此外,雖然是同樣的檢查項目,但是各個醫院在使用的設備、試劑等方面都會有差異。還有的醫院認為我們用的是資深的主任醫師,應該在技術含量方面增加收費,因為主任醫師的工資和普通醫師的工資待遇也是不一樣的,這一塊也應計在收費標准之內。但是這樣的東西在醫療項目定價時都是很難細化的事情。這位工作人員認為,比較理想的辦法就是實行單病種付費,治闌尾炎需要多少錢、治膽囊炎需要多少錢,都拿出統一定價來進行收費。但這種收費方法設置起來也比較困難,它需要權威部門來設定臨床路徑。

  據這位工作人員講,這次調價後,反映問題的醫院不只一兩家,而且都是通過行業協會來反映的。據行業協會的專家講,調價後有的檢查項目的試劑價格就比檢查項目規定的收費高。但是醫院的效益應從整體來看,除了檢查收費外,還有藥費、手術費、床費等其它項目的收入。物價的制定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在短時間內絕對不會出現朝令夕改的事情。

  對比

  江蘇大型設備檢查費用降五成

  江蘇省的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方案足足醞釀了5年。江蘇省是從2005年9月1日起全面執行新醫療服務價格的。江蘇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的主要內容有:統一歸並現行醫療服務項目。將現行全省各地7000多個醫療服務項目合並為3916項,各醫療服務機構不得超出此范圍收費。

  調整部分醫療服務項目的價格標准,提高了體現醫護人員技術勞務價值的手術、麻醉類、護理類和反映醫療技術進步的經血管介入診療類價格標准,降低過高的磁共振掃描、CT掃描、彩色多普勒超聲特殊檢查等大型設備檢查項目的價格標准,降價幅度為49%。

  醫療服務價格定價形式和管理辦法由原來單一的政府定價,改為政府定價、政府指導價和市場調節價並舉的定價形式。對基本醫療項目如掛號、病房床位費等實行政府定價。對手術麻醉、護理和大型設備檢查等服務項目價格,實行政府指導價,允許醫療機構在15%的幅度內上下浮動。與此同時,實行等級差價和地區差價辦法,合理引導患者分流,各醫療機構可根據自身醫療技術水平、市場供求、衛生資源利用等因素在15%范圍內自行確定上下浮動幅度。為避免價格頻繁變動,醫療機構在規定的浮動幅度范圍內每年可變動一次,但需報同級價格、衛生部門備案。

  新方案還落實醫療機構對社會困難群體的優惠措施,實行醫療服務價格減免政策。社會困難群體住院診療費、床位費減半收取,大型設備檢查費減免30%,免收普通門診診療費。

  山西CT核磁共振降30%

  山西省物價局、省衛生廳也曾對全省醫療服務價格體系進行過全方位改革,改革方案是從2005年7月1日起正式執行的。調價後,普通CT由每個部位180元降為120元,螺旋CT由每個部位270元降為180元,核磁共振由每個部位800元降為550元。

  據悉,在此之前的山西省醫療服務收費標准,是1997年出臺的,1999年又進行了補充,共有2523項。專家表示,現行的醫療服務體系存在的服務項目價格不規范、服務項目價格不合理、醫療機構補償機制不健全等三大缺陷,是導致亂收費現象嚴重、醫患糾紛不斷的主要原因。為了徹底改變這種狀況,山西省有關部門經過反復研究測算、調研論證,並於2004年9月份實施了聽證程序,最終形成了新的《山西省醫療服務項目價格》。

  湖北將項目價格上網公示

  湖北省2005年對122項省管醫療服務價格進行規范調整,根據方案降低了CT、核磁共振、伽馬刀、彩超等90餘種大型醫療設備檢查治療費,平均降幅超過50%。

  在這次調價中,掛號、診斷、護理、住院床位等技術性醫療服務價格有所上浮。如三級醫院掛號費將由現行的每次0.8元上浮至1.5元;主任醫師診查費則由每次4元調整為5元。一級醫院維持現行的掛號、診斷、護理和住院床位收費標准,二級醫院則維持現行的掛號收費標准,一律不得調價。調整後的掛號、診斷、護理和住院床位費,各地須與本級管理的醫療服務價格同步執行。具體調價方案已公布在湖北價格信息網上,消費者可上網查閱。

  廣東省2006年公布了新的醫療服務價格規范和調整方案。其中,共222項將調低價格,主要是大型檢查設備的檢查、檢驗項目;共91項將調高價格,主要是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項目。

  政府指導價對313個醫療服務項目的價格進行了調整,其中222項價格調低,主要是大型設備的檢查、檢驗項目。其中,降幅最大的是治療腦病的『伽馬刀』,由16420元/次降低到6200元。CT平掃(每部位)從781元降低到350元;磁共振平掃(每部位)從1162元降到500元。其中,老百姓最熟悉的B超常規檢查,也從63元降到了40元。調高價格的項目有91項,主要是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項目。主任醫師的門診費加掛號費,由7元提昇到9元;一級護理費從8元提昇到12元。

 

 調價後,省城一些大醫院門診量激增。圖為哈醫大三院患者排隊掛號。記者趙宇清攝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