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8日電(記者 孫曉銳) 近年來,蘭西把推進亞麻產業發展作為致力民生改善的突破口,探索出了一條下移亞麻紡編車間推進全民創業的新路子,賦予了全民創業以能人創企業、百姓創家業、乾部創事業的全新內涵,亞麻編織企業下移紡編織車間,使6萬餘名農民在家就業,實現了『家家有項目,人人有活乾,天天有收入』,出現了10萬大軍共鑄麻城的局面。亞麻車間下移真正移富了農民。
目前,該縣已有近500名農民成為紡編織經紀人。這些經紀人上聯企業,下帶農戶,使亞麻汽車座墊手工工序迅速走進千家萬戶。紅光鄉紅光村的亞麻編織經紀人張民為本村20戶做經紀人外,還帶動周邊鄉鎮1個屯,每年業務量都在2萬套左右,僅此一項該屯農民就增收10萬元。該縣還根據大部分紡編織工都是女性勞動力的現狀,發揮婦女乾部優勢,帶動農村婦女致富。星火鄉武家村的婦委會主任柳常利積極與亞麻企業聯系把編織原料帶回村裡發動婦女們搞亞麻編織,一下子就帶動該村200多名婦女從事手工編織,人均增收3000多元。
經過不斷的努力,小小亞麻辮真的編出了大效益。截止目前,該縣已有綠地等85家企業下移編織車間24處, 15個鄉鎮68個村182個屯超6萬人從事編織品加工。隨著下移車間和紡編專業屯的逐步增多,大部分因土地經營、照顧家庭等多種原因走不出去、不想出去的富餘勞動力找到了增收新門路,實現了足不出戶就地打工。北安鄉北安村,全村200多戶,有100多人在鎮內亞麻編織企業上班,其他留守的在家編織墊子,每天每人都收入20多元。亞麻紡編織車間下移後,農村閑置的村辦公室、校捨、農房近全被利用起來,農房變廠房,農民變工人、車庫變倉庫的現象隨處可見。鄉村也呈現出一片和諧的景象。紅光鄉紅光村的農民張喜纔以前農閑的時候喜歡打麻將,可是今年不玩了。他說:打麻將第一是沒有人了,都忙著在家編織亞麻坐墊子賺錢呢,第二是都賺呢,我閑著也不好意思,這不也在經紀人那裡拿了幾套坐墊子的料,准備回家裡去編。
據了解,在這短短的幾年,蘭西縣麻字號企業已發展到325家,紡紗、織布、編織能力分別到達4.3萬錠、2300萬米、630萬套(件),實現增加值3.2億元,拉動近10萬人就業,有6萬多農民在家從事亞麻編織,僅亞麻編織就增加農民收入近9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