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領會十七大精神 大力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2007-11-09 15:49:48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朴逸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9日電 題:大力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在全市黨政主要領導乾部學習十七大精神培訓班上的輔導報告

  黨的十七大報告站在全面實施黨和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對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出了全面部署。我們要深刻領會十七大精神,積極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發展繁榮,努力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在文化建設上的新要求。

  一、認清文化建設的重大意義,增強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十七大報告強調指出:『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願望。』這表明我們黨對社會主義文化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高度。我們必須認清文化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中的地位作用,進一步明確加強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一)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血脈和靈魂,經過積淀、傳承和發展,已經深深地融入到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創造力之中。國家和民族的繁榮興盛,不僅要有強盛的經濟和昌明的政治,更要有繁榮的文化。當前,我們正經歷著深刻的時代變革,人們思想觀念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日益凸顯,各種文化觀念相互交織、相互影響、相互激蕩。我們只有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大力加強文化建設,纔能進一步築牢全體人民共同奮斗的思想基礎,纔能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二)文化是提昇國家和地區綜合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綜合實力的提昇,不僅需要以經濟實力和科技實力為基礎,同時也需要文化『軟實力』的支橕。文化既有意識形態的功能和屬性,同時還具有經濟的功能和屬性。隨著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和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斷加深,經濟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經濟功能越來越強。哈爾濱作為全國特大城市和區域性文化中心,要在各大城市競相發展的大潮中實現趕超和跨越,就必須充分發揮文化的核心作用,壯大文化發展實力,提昇城市綜合競爭力。

  (三)文化是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是文化建設的終極價值取向。當前,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日趨旺盛,實現基本文化權益的願望十分迫切。相比之下,我們的文化發展總體水平還不高,與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要求及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新需求不相適應。這就要求我們在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物質需求的同時,極大地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最終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二、把握文化建設的新要求,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

  黨的十七作出了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的重大部署。我們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從哈爾濱市實際出發,認真貫徹中央部署,加快文化建設步伐,全面推動文化的發展繁榮。

  (一)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進一步夯實廣大黨員乾部群眾團結奮斗的思想基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在整個文化建設中居於統領和支配地位。加強文化建設,就必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作為首要任務,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要准確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深刻內涵和基本要求,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學習宣傳和研究,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過程,貫穿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各個領域。要真正做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黨員乾部、教育人民群眾,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使之成為全體黨員乾部群眾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

  (二)積極建設和諧文化,進一步培育文明風尚。和諧文化是全體人民團結進步的重要精神支橕。要有效整合多種宣傳資源,努力構建定位明確、功能互補、覆蓋廣泛的輿論引導新格局。要認清互聯網的特點和發展趨勢,趨利避害,為我所用,使之成為傳播先進文化的重要陣地。要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大力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積極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道德規范,深入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教育,紮實推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努力營造和諧奮進的社會風尚。

  (三)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不斷增強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對於增強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增強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要按照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要求,充分發揮民族傳統節日的文化傳承功能,組織豐富多樣、健康有益的民間民俗文化活動,讓更多的人了解傳統文化,喜愛傳統文化,成為優秀傳統文化的承載者、傳播者。要加強對地域文化的挖掘和保護,大力開發和利用以金源文化、京旗文化等為代表的歷史文化,以俄僑文化、猶太文化等為代表的異域文化,以典型北方風貌為特征的冰雪文化,以『哈夏』為標志的音樂文化,以三大動力為支橕的工業文化,以特色建築風格為代表的歐陸風情文化等,逐步把哈爾濱建設成為中西文化交融、古今文化兼具、生態人文文化並蓄的復合型文化城市。

  (四)大力推進文化創新,進一步提昇文化發展的整體實力和競爭力。創新是先進文化的靈魂,是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根本動力。要推動文化內容形式、體制機制、傳播手段的創新,使文化建設始終保持蓬勃生機與旺盛活力。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堅持邊發展邊改革、先機制後體制、以增量帶存量的原則,按照增加投入、轉換機制、增強活力、改善服務的方針,完善內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會分配保障機制,推進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按照創新體制、轉換機制、面向市場、壯大實力的方針,實行產業化經營、市場化運作,推進經營性文化單位改革。要逐步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保障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創作一批具有歷史人文特色的優秀文學作品,制作一批反映地域特色、民俗風情、人文景觀的常態性演出節目,推出一批以『冰雪節』、『哈夏』音樂會為龍頭的節慶活動,建設一批重點公共文化項目,全力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鄉鎮綜合文化站和基層文化陣地建設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和農家書屋建設工程等,不斷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要積極發展文化產業,增強哈爾濱市文化產品的競爭力。積極鼓勵和支持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產業領域。

  三、加強領導,形成合力,努力開創文化發展繁榮的新局面

  要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針,切實加強黨委和政府對文化建設的領導,理清發展思路,謀劃發展戰略,形成全市共同推動文化建設的工作合力。

  (一)切實把文化建設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按照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四位一體』的總體布局,把文化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切實做到增強經濟硬實力與提高文化軟實力兩手抓、兩手硬,把文化建設擺到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擺上黨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努力推動文化建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要加強對文化發展重大問題的研究,著力解決事關文化建設工作全局的重大問題,推動哈爾濱市文化建設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二)進一步完善政策法規,加大投入力度。要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為輔的文化投入體制,形成穩定的經費保障機制,確保文化建設投入逐年增長。制定和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業和經營性文化產業、鼓勵文化創新等方面的政策,為文化發展繁榮提供政策保障。加快建立文化綜合行政執法隊伍,形成統一、高效的文化市場綜合執法體系,推動文化建設走上法制化、規范化軌道。

  (三)最大限度地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支持參與文化建設。文化建設是一個宏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全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要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激發人民群眾的文化創造潛能,使文化建設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要遵循市場經濟規律,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文化建設,夯實文化建設的社會基礎。要采取有效措施、創造有利條件,動員黨政各部門共同推進文化建設,努力開創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新局面。

責任編輯: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