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12日電 一畝水稻能掙多少錢?阿城區水稻種植大戶蒼慶波的答案是2400多元,是常規種植的兩倍多。而他的絕招主要是『土掉渣』老把勢,用稻田養鴨,生產出有機水稻。今年種植的70畝『鴨稻』實現鴨子、水稻雙豐收,平均每畝水田純收入2400多元,創造了哈市水田大面積平均『單產』紀錄。
35歲的蒼慶波是阿城區阿什河街城建村村民。從1992年開始利用村民外出打工的機遇,不斷擴大水稻種植規模,到今年他春種的水田已達750畝,成為阿城區首屈一指的水稻種植大戶。
隨著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蒼慶波把全面實行水田機械化、水稻生產標准化作為水稻種植手段,幾年來,陸續購置了12臺各種型號農業機械,實現了水稻生產翻耙、插秧、收割、運輸及加工的全程機械化。
與普通農民不同,蒼慶波種水稻『眼睛往上瞧』,區裡有什麼新技術他都積極主動參與。他先後在承包田裡進行了水稻旱育技術,水稻大中棚育苗,水稻旱育稀植和超稀植栽培,大中棚隔離層育苗,測土配方施肥等科技項目的試驗示范和推廣,新品種示范面積佔耕地面積的一半兒以上。同時,按照無公害、綠色水稻標准進行生產,使水稻產量和品質不斷提高。
有機食品是食品生產消費的『極品』,有機大米坐在家門口兒賣,價格也是普通大米的3倍多。
2006年,蒼慶波開始利用『家鴨田養』為特點的新型農業生態技術,試驗有機水稻生產。利用家鴨在稻田裡放養不斷捉食害蟲吃掉雜草,既可以降低土壤中農藥的殘留,又可以起到耕暄土壤、刺激水稻分?生長的作用,不但減輕了水稻病蟲的危害,同時鴨子的排泄物又是水稻優良的有機肥料,起到了促進水稻生長、省肥、省藥、省工節本增效以及保護環境的多重功效。
今年,蒼慶波的『鴨稻』發展到70畝、養鴨1300只,可產有機大米3.8萬斤,按照每市斤5元的最低價計算,僅鴨稻米一項純收益可達15萬元。1300只鴨子以每斤5.5元價格售出,除去每只10元成本,每只鴨子純收入近20元,鴨子收入可達2萬元,鴨稻種植純收入達17多萬元,平均畝純效益24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