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13日電 《人民日報》昨天在頭版顯著位置『高舉旗幟科學發展·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專欄刊發報道———哈爾濱抓改制重組,激發全市國有企業新一輪活力和競爭力東輕為『嫦娥』做『嫁衣』。
11月的哈爾濱已是天寒地凍,而東北輕合金有限公司新廠區卻是一片熱鬧景象,東輕人正在這片寒冷的土地上熱火朝天地進行著一輪新建設:超大規格特種鋁合金板帶材建設項目。
超大規格特種鋁合金板帶材是國防軍工、交通運輸、機械制造和石油化工等行業所急需的結構材料,屬於特種鋁型材。
東輕新上馬的這個項目總投資36億元,計劃於2008年投產,投產後生產的超寬厚鋁合金板帶材最寬可達3.5米,接近目前國際上鋁合金板帶材已達到4米寬的水平。目前,我國僅能生產最寬只有2.5米的特種鋁合金板帶材。鋁合金板帶材寬度不夠,只能通過焊接、鉚接等方式來增加寬度,但這樣一來,板材在強度、韌度等方面性能大為降低。東輕公司技術發展部主任呂建偉說:『3.5米超寬厚鋁合金板帶材的缺乏,嚴重制約了相關行業的發展。』
東輕作為我國『一五』期間興建的156項重點工程之一,曾獲得過無數榮譽,但近些年在市場經濟中遇到不少困難。哈爾濱市拓寬思路,引進新的合作伙伴,通過積極重組改制,使這家老國企重新煥發活力。經過努力,哈爾濱市國資委最終與中鋁聯姻,完成了對『東輕』的重組。重組後的『東輕』注冊資本達到24億元,在資產、技術、管理等各方面獲得了新鮮血液,超大規格特種鋁合金板帶材建設項目順利進行。
『該項目投產後,絕大多數產品將填補國內空白,結束我國超大規模、超高性能鋁合金材料長期依賴進口的歷史』,東輕總經理鍾利說,『技術創新需要材料工藝的創新,很多工藝就是因為板材規格不夠使發展受到制約。這個項目的啟動,對帶動整個東北的重工業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東輕人還有一項值得驕傲的佳績。『這次成功發射的「嫦娥一號」,是我們東輕做的「嫁衣」,東輕生產的合金遍布「嫦娥一號」運載和主體各個系統中,多達幾十個品種、數千個規格,佔到了總合金用量的80%。』哈爾濱市國資委黨委副書記田汝范自豪地告訴記者。
東輕的重組成功以及獲得的一項項成績,是哈爾濱市國資委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大公司戰略的成功。田汝范說:『黨的十七大再次明確要全面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這是中央給我們的任務,也是我們發展的機遇。』
面臨新的機遇,哈爾濱市將進一步整合、配置、重組、引導全市的國有資源向『十一五』規劃選定的支柱產業、強勢集團、知名品牌集中,培育發展具有活力和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發揮其帶動產業調整和城市發展的作用,從而帶動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
背景鏈接自國家實施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以來,哈爾濱市完成國企改制1726戶,超過90%的國有企業完成了改制,共引進戰略投資100多億元,轉讓國有資產收益達到38.6億元。
3年來,哈爾濱市共支付改制成本140億元,涉及職工67萬人,完成職工並軌32.8萬人,是哈爾濱市歷史上國有企業改制面最廣、改制量最大、改制最徹底的時期。